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宣布,預計未來幾天發布15至20封信。他提到可能在7月底或8月對銅徵收關稅,並計劃在8月初與中國以及美國財政部和貿易代表舉行貿易談判。貿易戰涉及各國使用關稅等極端保護主義手段,導致進口成本上升。中美貿易衝突始於2018年,當時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也予以回擊。儘管2020年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以緩解緊張局勢,但關稅基本上保持不變。
川普回歸與貿易緊張局勢
隨著唐納德·川普再次擔任美國總統,預計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將加劇。川普在2024年競選期間承諾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這場重新燃起的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和供應鏈,影響消費支出並加劇了通貨膨脹。本文包含前瞻性陳述,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建議您在做出財務決策前進行徹底的研究。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並非註冊投資顧問,對依賴本文內容不承擔任何責任。
盧特尼克的評論表明,近期將有大量官方通知針對特定貿易夥伴,我們將此解讀為在更廣泛的貿易政策調整之前的初步部署。雖然這些信件最初可能只具有外交意義,但它們表明華盛頓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尤其是在銅——一種深植於工業供應鏈的原材料方面。
夏末可能對這種金屬徵收關稅的提及,增加了一個時間因素,這可能與大宗商品期貨的流動性變化以及科技和能源公司更廣泛的投入品重新定價相吻合。此外,今年8月宣布與中國官員進行高層貿易談判,這意味著美國財政和貿易部門內部將達成協議。這也為政策調整而非突然升級奠定了基礎,但歷史告訴我們,這些會談很少在沒有行政手段準備的情況下進行。
2018-2020年期間的經驗仍然具有啟發意義:當時宣布的關稅引發的連鎖反應遠遠超出了最初的範圍,甚至常常讓經驗豐富的市場參與者感到意外。許多金融工具的波動性飆升並非與基本面直接相關,而是與政治時機和監管不確定性有關。
金屬市場影響及全球反應
我們認為,這些信函發布後,可能會出現幾個壓力點。依賴股票波動率與金屬之間相關性的交易員可能會看到價格扭曲。對於涉及銅及其相關資產(例如鋁或稀土合約)的價差,對沖成本可能會上升。如果信函中的措詞透露了產品層面的細微差別,或暗示了追溯性政策,則尤其如此。
關稅猜測並非新鮮事,但川普重返白宮增加了一層並非純粹理論性的遠期風險。他競選時承諾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這讓市場不再圍繞「是否」展開,而是圍繞「何時」展開,更重要的是,「徵收多少」。機構可能會比一些人預期的更早開始將這些假設嵌入定價模型中。這不僅關乎直接的關稅影響,還關乎預期行為——前期採購、囤積、改變供應鏈——這些行為早在法律文件生效之前就已開始。
重要的是,要將初夏視為預期將趨於強硬的窗口期。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礦業公司、貨運業者和成品製造商如何應對甚至間接的監管訊號。對於衍生性商品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機會將來自關注大宗商品相關名稱的保證金變化和隱含波動率。
例如,如果關稅機率蔓延到隔夜利率或基於美元的套利計算中,金屬ETF期貨和現貨之間的差異可能會擴大。可以說,更迫切的是其他貿易夥伴將如何應對。在過去的周期中,針鋒相對的措施比共識模型預測的還要快。例如,加拿大和歐盟就對部分美國商品採取了早期的報復性關稅,這不是遙遠的歷史——它開創了先例。
對於任何透過外匯選擇權或跨境指數參與全球貿易模式合成曝險的人來說,這都值得密切關注。我們預計2018年的事件不會重演。但其架構卻很熟悉:公開信、經濟訊號、國際會議以及逐步升級的關稅。交易員們不能再假設第三季的貿易環境會保持穩定。模型的修訂可能不僅需要考慮整體關稅,還需要考慮各行業隱含風險溢價的調整,尤其是科技、礦業和工業業。
一如既往,這不應被理解為建議採取行動,而應被理解為對背景的解讀。數據波動劇烈,情緒反應靈敏,一旦政策定價,相關工具就會快速波動。我們以前也經歷過這樣的週期。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