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放緩至4.8%,支撐了實現5%官方年度目標的軌跡。強勁的出口是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而居民消費和固定投資則出現下滑。名目GDP增速年減至3.7%。這反映了連續第10個季度的通貨緊縮,這影響了國內需求的強度,並揭示了更深層的經濟挑戰。
國內壓力
前三季度,中國整體GDP年增5.2%,符合預期。儘管年度成長數據表面上看來是正面的,但基本指標顯示國內市場面臨壓力,固定資產投資萎縮尤為突出。
本文由FXStreet Insights團隊提供,該團隊匯集了多位專家的市場資訊。但內容僅供參考,不應視為投資建議。後續致謝中將提及可能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因市場參與而造成潛在的財務損失。
中國最新的GDP數據顯示,出口是經濟的支柱,而國內引擎卻在疲軟。我們看到家庭消費持續疲軟,固定資產投資萎縮。持續的通貨緊縮壓力已連續十個季度持續存在,這表明內需是一個重大隱患。這種情況對人民幣帶來下行壓力,而我們認為衍生性商品有獲利機會,可以從人民幣兌美元的疲軟中獲利。
離岸人民幣(CNH)已突破7.35關口,受疲軟的9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經濟成長放緩至僅2.5%)的影響。選擇權策略,例如買進美元/離岸人民幣買權價差,或許能為進一步貶值提供合理的部位。
市場波動預期
固定資產投資的萎縮對工業大宗商品來說是一個明顯的看跌訊號。大連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本月已下跌8%,自2024年初以來首次跌破每噸100美元。我們預計銅和其他基本金屬將進一步走弱,這使得期貨空頭部位或買入大宗商品相關ETF的看跌選擇權具有吸引力。
鑑於這些不利因素,我們預計未來幾週中國和香港股市的波動性將會上升。由於企業利潤受到通貨緊縮和消費者支出疲軟的擠壓,恆生指數難以維持漲幅。衍生性商品交易員應考慮購買FXI或MCHI等中國大盤ETF的保護性看跌期權,以對沖經濟下滑的風險。
澳元通常被用作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的流動性指標,但也顯示出承壓跡象。由於中國是澳洲最大的出口市場,原物料需求下降正嚴重拖累澳元。澳元兌美元匯率正在測試0.6400附近的支撐位,這是自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以來從未突破的水平,為做空外匯衍生品提供了機會。
在全球範圍內,主要經濟引擎的疲軟進一步增強了聯準會採取更謹慎立場的理由。最新的中國財新製造業PMI指數9月跌至49.5,顯示經濟萎縮支撐了「避險」情緒。這可能導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增加,並限制美國公債殖利率在短期內的上漲空間。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