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與消費者物價成長
印度、中國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者物價漲幅正在放緩,降低了升息的必要性。印度已大幅降息,而中國對人工智慧的投資促進了科技業的蓬勃發展,儘管中國科技股的價格仍低於美國科技股。中國科技ETF的本益比仍低於美國科技ETF,而景順中國科技ETF(CQQQ)與iShares美國科技ETF(IYW)的比較就證明了這一點。 今年,多種新興市場ETF的表現優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維持了較低的本益比和可觀的市值,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成分股。鑑於新興市場股市已連續九個月上漲,我們不應將此視為結束,而應將其視為持續成長動能的標誌。推動這一趨勢的主要因素是美元走弱和聯準會9月的降息,而這些因素似乎仍將持續下去。 這種宏觀環境強烈表明,我們應繼續看好新興市場。未來幾週,我們應該考慮買入諸如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 (EEM)等廣泛ETF的看漲期權,以利用這一上漲趨勢。昨日發布的美國9月就業報告顯示,就業人數低於預期,無疑增強了聯準會年底前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並加大了美元的下行壓力。這使得目前做多新興市場資產更具吸引力。市場估值和交易策略
新興市場與美國之間的估值差距仍然很大,這提供了緩衝。鑑於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新興市場ETF波動性指數(VXEEM)的交易價格接近兩年來的低點19,購買買權的成本相對較低。或者,為了採取更保守的策略,我們可以賣出iShares Core MSCI新興市場ETF(IEMG)的看跌信用利差,相信其較低的估值將限制下行空間,從而獲得溢價。 中國科技業,尤其是人工智慧領域,正展現出非凡的實力,而且與美國科技業相比仍然顯得便宜。鑑於景順中國科技ETF(CQQQ)今年已上漲超過50%,我們可以利用看漲期權利差參與進一步的收益,同時確定我們的最大風險。這使我們能夠留在一個持續吸引全球投資的熱門市場。我們也應該關注其相對於美國市場的相對表現。 做多新興市場期貨並做空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的配對交易,是押注這種分化持續下去的直接方式。我們上一次看到如此長勢的連漲是在2004年,當時新興市場的表現遠遠超過已開發市場,持續了數年。 最後,我們不應忽視持續的資本流動,9月最後一週的數據顯示,又有40億美元流入了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對於上述較受基本面驅動的ETF,例如嘉信理財新興市場基本面股票ETF (FNDE),以低於當前價格的執行價賣出現金擔保看跌期權是一個明智的策略。這使我們能夠獲得收益,或在出現小幅回檔時以折價買入股票。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