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自1983年以來,港元一直透過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掛鉤。該制度將港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80左右,允許的交易區間為7.75至7.85。
香港金融管理局實施貨幣發行局製度,每發行一港元,美元儲備都會以固定匯率支持。這將貨幣基礎與外匯流入或流出掛鉤。
透過幹預機制,當港元達到7.75的水平時,香港金融管理局賣出港元,買入美元,從而注入流動性。相反,當港元接近7.85時,香港金融管理局買入港元並賣出美元,回撤流動性。
這種方法確保港元在指定的交易區間內保持穩定。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介入,透過買入港幣來捍衛聯繫匯率制度。我們今天就見證了這種情況:近64億港元被買入,以防止港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85的下限。
這項舉措是對市場力量將港幣推向交易區間邊緣的直接回應。
壓力和市場影響
這種壓力主要源自於美國和香港之間的利差。由於聯準會將在2025年中將利率維持在5.0%左右,而香港一個月期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則落後於4.6%左右,交易員們正在藉入港元來購買收益更高的美元。
這種套利交易持續對香港貨幣造成下行壓力。每當香港金管局採取此類幹預措施時,就會收緊香港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我們在2023年就曾看到這種模式反覆出現,當時一系列幹預措施導致HIBOR利率急劇飆升,縮小了與美國利率的差距。
對於衍生性商品交易員來說,這標誌著一個做多HIBOR期貨的明確機會,他們預計持續的干預措施將在未來幾週推高短期借貸成本。
這些收緊的金融環境往往會對股市帶來壓力。更高的借貸成本會損害企業獲利,並可能嚇到股票投資者,這對像恆生指數這樣的市場來說是一個風險,該指數在過去一個季度已經下跌了約6%。
這使得購買恆生指數或其相關ETF的看跌期權成為一種明智的對沖手段,以應對捍衛聯繫匯率制所帶來的可預見的副作用。
儘管壓力巨大,但鑑於香港金管局擁有超過4,1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做空香港金管局的交易歷來都是虧損的。
更謹慎的策略是賣出美元/港幣匯率的波動性。透過賣出價外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交易者可以基於香港金管局成功將港元匯率維持在7.75-7.85區間的高機率獲得溢價。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