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新的電動車電池技術出口管制,加強監管並維持競爭優勢

    by VT Markets
    /
    Jul 16, 2025

    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中國正在加強對電動車電池技術出口的管控。中國已將某些電池生產技術列入出口限制清單,例如電池製造中使用的正極材料和金屬加工技術。此舉鞏固了中國在電動車電池供應鏈(涵蓋從原材料加工到最終生產的各個環節)中的主導地位。新的限制規定,這些技術出口前必須獲得政府批准,使北京能夠監督技術轉移。

    技術轉移挑戰

    雖然這些限制並非徹底的禁令,但它們意味著企業在試圖將這些技術轉移到其他國家時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這項戰略舉措可能會影響那些尋求利用中國技術開展國際業務的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鑑於北京的最新舉措,我們看到了未來波動性加劇的明顯訊號,我們的衍生性商品策略必須立即做出調整。

    其核心並非僅關乎一項政策,而是將市場主導地位轉化為武器。我們從最近的數據得知,像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樣的中國公司合計佔據了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一半以上。這並非理論上的優勢,而是瓶頸。因此,首要且最直接的策略就是利用波動性本身。

    我們應該考慮買入西方主要汽車製造商的跨式選擇權或勒式選擇權,尤其是那些已公開宣布與中國公司合作在美國建立新電池工廠的福特和通用汽車。任何有關技術轉移延遲或許可證申請被拒的消息都會導致價格大幅波動,而跨式選擇權可以從任何方向的大幅波動中獲利。

    接下來,我們必須考慮特定公司的直接下行風險。新的限制措施製造了官僚主義障礙,可以隨意用來拖延競爭對手。對於那些在電動車競賽中已經落後的汽車製造商來說,這可能是重大打擊,會增加成本並推遲生產時間表。這增強了購買那些受供應鏈壓力最大汽車製造商的長期看跌期權的理由。

    看看那些近期電池策略就建立在這項技術授權基礎上的公司。中國合作夥伴審批流程的不確定性使他們處於弱勢。線上搜尋顯示,中國已經提煉了全球約60%的鋰和80%的鈷,因此,這種對生產技術的新控制將進一步加強他們的控制。

    大宗商品市場影響

    最後,我們應該將目光投向汽車製造商以外的原料本身。這種情況讓我們想起了2021年和2022年鋰價大幅飆升的情形,當時市場對供應鏈的擔憂情緒瀰漫。歷史表明,即使是對鋰資源稀缺性的認知,也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我們可以透過持有鋰和稀土礦物ETF的買權來推測這一點。電池製造技術出口的任何摩擦或放緩,都必然會被解讀為對全球電池供應的更大風險。這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推高每個人所需原料的潛在價值,無論電池最終在何處組裝。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