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指走高,那斯達克和標準普爾指數均創歷史新高。道瓊指數落後,30檔成分股中有19隻下跌。英偉達股價上漲7.81美元,漲幅4.81%,最高觸及172.26美元。此前,美國政府決定允許英偉達恢復向中國出口人工智慧晶片。
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公佈的業績好於預期,富國銀行和貝萊德也是如此;然而,大多數股票下跌。貝萊德下跌6.08%,富國銀行下跌4.93%,摩根大通下跌0.80%,而花旗集團上漲0.77%。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符合或低於預期。 「商品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7%,為兩年來最快的月度漲幅,根據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的數據,這表明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可能上漲0.35%。
明天的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可能會影響這個估計,初步估計值可能為上行。我們正在見證一個經典的雙市故事,這種分歧應該會讓每個交易員保持高度警覺。雖然頭條新聞都在慶祝科技股基準指數創下新高,但被譽為美國經濟支柱的工業平均指數卻在發出警訊。這不是普遍的強勢;而是權力的集中,而集中會導致脆弱性。
光是英偉達一家公司就能在中國新聞的影響下飆升近5%,幾乎帶動整個市場,這一事實就完美地說明了這一點。事實上,這家公司目前佔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漲幅的35%以上。
當科技股狂歡之際,金融業也發出了警訊。摩根大通和貝萊德等公司的業績客觀上表現強勁,但市場卻懲罰了它們。這不是對上個季度的反應;這是對下一輪經濟衰退投下的不信任票。投資者的目光已不再局限於穩健的盈利,而是出於對未來走勢的擔憂而拋售股票,無論是淨息差縮小還是整體經濟放緩。
當市場忽視那些推動經濟發展的機構傳來的好消息時,我們就必須注意了。這讓我們看到了微妙但至關重要的通膨數據。最初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看起來良性,但正如萬神殿宏觀經濟學所指出的,內部因素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商品價格的飆漲是第一次震動。隨後公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證實了我們的偏見;數據好於預期,月漲幅為0.4%,是預期的兩倍。
這顯示通膨壓力並未消失;它們只是在變化,這些關稅的影響在波及消費者之前就開始在批發層面產生影響。對我們來說,反應很明顯。VIX指數在13附近徘徊,從歷史上看,這個水平表明人們已經陷入自滿。對抗大型科技股的勢頭是愚蠢之舉,但忽視正在形成的風險則是職業疏忽。
目前的環境非常適合購買保護性產品。由於隱含波動率如此之低,SPY和QQQ等大盤指數的價外賣權交易價格大幅折讓。我們認為這並非看跌訊號,而是一種務實的做法。這是一種非對稱押注,如果這波窄幅反彈最終失敗,其保險成本相對於潛在賠償而言極為低廉。
對於那些決心持有多頭的人來說,現在正是為個股高價位配置保護性領子選擇權的好時機。市場正在以超低價格提供保險。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