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復甦,兩國正努力加速落實倫敦框架協議的成果。有人呼籲兩國注重在雙邊貿易關係中合作。此外,也有人指出,敲詐勒索和脅迫的做法無益於兩國的貿易發展。對話與合作是未來貿易互動的首選方式。
初步穩定跡象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幣計算,中美雙邊貿易額明顯下降。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了近10%,而從美國的進口下降了略低於8%。如果將兩個方向都考慮在內,兩國貿易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9%。最近的官方言論表明,商業關係可能正在穩定下來。為落實倫敦會談商定的成果而開展的各項工作表明,至少一些政策協調仍在閉門進行。
雙方都公開表示支持加強接觸,並明確拒絕過去出現的更強硬、更具對抗性的策略。現在雙方不再採取威脅或報復措施,而是強調進行更安靜、更謹慎的談判,旨在平衡地改善相互貿易管道。
當我們在更廣泛的宏觀經濟狀況和匯率變動的背景下審視這個問題時,有幾點值得關注。人民幣仍然面臨壓力,部分原因是持續的資本外流以及中國與其主要貿易夥伴之間不斷擴大的利率差距。從衍生性商品的角度來看,這對人民幣結算合約的價格產生了非常實際的影響,尤其是短期貿易週期的逆轉。
在未來兩週,交易員不僅應該關注雙邊資金流動,還應該關注貨幣當局的言論,這些言論可能為資本管制調整或利率定位提供指導。除非央行訊號出現非常明顯的調整或貿易平衡改善,否則謹慎對待涉及人民幣的槓桿外匯交易(尤其是在美元多頭的情況下)將是明智之舉。
有些人可能會考慮採取相對前瞻性的策略,將交易量下降與價格穩定指標進行權衡。雖然整體數據顯示貿易收縮,但當局基調的潛在轉變(尤其是在倡導穩步合作方面)意味著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突然幹預或自發性調整關稅的情況。
我們已經看到,外交升級之後往往會出現波動。然而,由於兩個貿易國都表示支持持續接觸,那些指望由頭條新聞引發恐慌情緒的賣空者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風險敞口過大。
合約結構應該轉向與固定貿易路線指數緊密相關的可滾動、低θ工具,而不是投機性的跨貨幣動量押注。目前,貿易流動模式和核心資訊一致性似乎表明,應該暫停採取更嚴厲的策略。持倉入場應反映這一節奏,並朝著逐步恢復交易量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將進一步的斷裂納入定價。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