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歐盟醫療器械採購的新限制緊隨歐盟近期的採購禁令

    by VT Markets
    /
    Jul 7, 2025
    中國對政府採購歐盟高價值醫療器材實施了新的限制。財政部表示,公共部門採購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630萬美元)的歐盟醫療器材將受到限制。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包含超過50%歐盟製造零件的醫療器材也將面臨類似的限制。此前,歐盟決定禁止中國企業參與每年價值600億歐元的醫療器材公開招標。歐盟表示,這項決定的原因是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准入不足。 這是歐盟首次應用旨在促進全球貿易公平競爭的國際採購機制。北京指責歐盟不顧中國展現的“善意”,設置“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不得不採取報復性措施。中國澄清說,這些限制不會影響已在中國設立的歐洲公司的產品。本文的這一部分重點關注的是兩大貿易集團之間針鋒相對的升級,貿易規則正被強化為在採購流程中製造嚴重摩擦的工具。 北京對歐盟高價值醫療產品進口實施層層限制的舉措,並非僅僅針對設備本身,而是一種源於不信任、政策控制以及對國內市場准入的更廣泛擔憂的回應。45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門檻精準設定,進一步顯示這並非象徵性姿態,而是針對高端採購管道的嚴密應對措施。 布魯塞爾方面率先行動,引用了新推出的《國際採購工具》——一項旨在依賴互惠准入原則的政策工具,儘管在執行上可能並非如此。他們對中國企業的限制立場源自於長期以來的抱怨:歐洲企業被排除在中國政府招標之外。北京方面的回應則較不咄咄逼人,反而更具均勢性──至少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是如此。歐洲在中國現有的製造業並未受到新規的影響,幾乎為安撫已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外國公司,提供了一個靜默的註腳。 對於我們這些關注國際採購動態變化並調整風險敞口的人來說,這些發展顯得尤為突出——它們並非模糊的外交姿態,而是具有高級別商業後果的可執行變更。因此,我們必須將此視為一個真正的調整點,它可能會改變利潤率,並在承包業務以及面向公眾的、交易量大的B2G(企業對政府)業務領域造成混亂。 即將舉行的峰會為雙方提供了一個調整交易量和語氣的實際機會。這是一種常見的外交機制,被安排在日程表的顯眼位置,儘管沒有人期待達成全面的解決方案。專注於醫療技術供應商衍生性商品敞口且採購模式集中的交易員,可能需要考慮對沖調整,尤其是那些持有偏向依賴中國政府合約公司的頭寸的交易員。 對紮根於國內市場的歐洲公司明顯偏袒,可能會推高溢價估值,使非本地化的供應商看起來容易受到監管幹擾。使用特定的零件門檻——例如50%的歐盟成分定義產品不合格——具有路徑依賴性,會迅速波及整個供應鏈。要有遠見,就需要深入研究組裝採購模式、詳細的供應商聲明以及研發職能的所在地。 如果企業的根基或最終組裝地在亞洲,即使零件從歐洲運出,它們受到的直接影響也可能較小。這種隔離程度,無論多麼微小,都可能緩解在中國獲得許可或投標資格的困難,並將某些拍賣優勢重新分配給那些供應流分叉的企業。 同時,歐洲每年600億歐元的採購防火牆鎖定在更嚴格的門檻之下,無疑加劇了風險。我們看到各國政府對市場參數的定義更加嚴格──准入不再是必然結果,互惠互利也不再是必然要求。隨著這種情況的展開,風險暴露的代價不僅可以透過關稅來重新調整,還可以透過程序資格和認證障礙來重新調整。 這需要清晰的分析——減少猜測,並更專注於兩個地區公開招標系統中嵌入的門檻和合規矩陣。分析這些變化,顯然現在沒有空間容納輕倉——無論是在市場情緒還是資產負債表策略方面。合約覆蓋範圍、遠期採購擔保或產能擴張,這些都嚴重依賴單一區域招標系統,可能需要部分撤回或延遲。 我們再也無法完全從貿易政策中提取地緣政治頭條新聞——它們其實是一回事。每一次高峰會或限制都不再具有啟發性;它都附帶可執行的細則,而且從宣佈到實施的時間表正在縮短。4500萬元人民幣的觸發條件在允許和阻止之間劃出了一條細線。在衍生性商品領域,這種分歧應該直接納入情境分析模型中。 過去對准入機率或分配預期進行平均的做法看起來不太可行;定價必須考慮二元結果,尤其是在採購驅動的收入流受到威脅時。這不再僅僅關乎需求變化或外匯滑點,而是關乎資格,這將使整個合約的勝負預期從可能性變為排除。未來幾週,密切關注區域收益電話會議以及任何關於採購積壓或入庫訂單認證的披露——這些將成為短期信號工具,尤其是對於那些與多邊醫療設備分銷相關的企業而言。 歐盟上市醫療供應商(尤其是那些生產區域不多元化的供應商)信用衍生指數的定價方向,可能揭示下一步壓力的所在。交易量本身會說明問題,但原產地和審批地域可能決定流量。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