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國財新製造業PMI降至48.3,創下202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中國製造業八個月來首次萎縮。此數據與預期的50.7和前值的50.4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官方製造業PMI小幅上升至49.5,仍處於萎縮狀態,但優於前值的49.0。製造業產出和新訂單下降,出口訂單降至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就業(尤其是投資品就業)迅速萎縮,而投入和產出價格持續下降。供應商的延期交貨現象微乎其微,由於採購減少,庫存保持穩定,樂觀的外部環境也使企業信心略有增強。
國家統計局及財新PMI概覽
國家統計局PMI指數關注各行各業的大型國營企業。此官方指數由政府機構編制,反映政策驅動的經濟穩定性。財新PMI指數則是民間指數,專注於對市場需求和外部衝擊敏感的中小企業,提供私部門的視角。這兩個PMI指數均按月發布,為了解中國經濟的不同領域提供參考。
國家統計局PMI指數提供宏觀經濟視角,而財新PMI指數則關注市場驅動型產業,有助於理解中國的經濟狀況。這兩個指數的近期數據清楚地表明,整個行業的活動水平存在更廣泛的問題。財新PMI指數跌破50,這不僅是經濟放緩,而是標誌著經濟的全面收縮,而且幅度不小。自2022年底以來的最低水準出乎意料,此外,國內市場以及更令人擔憂的海外市場新訂單也大幅下降。
自去年年中以來,出口需求從未如此疲軟,凸顯了外部需求正在減弱。僅此一點就蘊含著更廣泛的訊息。
就業和經濟指標
官方指標——國家統計局的指數——確實略有上升,但仍穩固地低於50的中性水平。這種上升表面上看起來可能令人鼓舞,但放在整體經濟持續疲軟的背景下來看,就顯得不那麼令人鼓舞了。顯然,企業,尤其是那些在全球貿易中受到影響的企業,正面臨需求面壓力和持續的價格疲軟。
較低的投入和產出價格不僅僅是成本下降的反映,它們還暗示企業正在降價以保住訂單。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各行業就業的差異很能說明問題。投資品業的就業加速減少顯示資本支出可能正在枯竭。此類別通常被視為對未來工業成長情緒的早期訊號,其萎縮不應被忽視。
製造業脈搏的失衡速度比整體指標中大型企業可能暗示的速度還要快。庫存管理也揭示了另一個故事。企業並沒有增加庫存;他們透過保持投入採購的穩定性來應對訂單的疲軟。供應鏈中的這種被動性,尤其是在交貨時間沒有惡化的情況下,往往發生在企業不期望任何短期改善的情況下。
雖然有些人對商業信心的小幅回升感到鼓舞,但這在整體低迷的市場中只是一個小小的亮點。信心的小幅提升可能反映的是希望,而非企業預期。長期停滯後樂觀情緒回升並不罕見,但希望並非動力。我們並沒有忽視這兩個指數之間的差異很常見,並且仍然可以提供有用的區別。
一個追蹤與國家相關、受政策保護的公司,而另一個則反映靈活的、市場驅動的企業。當那些通常反應較快的小型企業開始撤退時,這種動向值得關注,尤其是對於那些圍繞前瞻性交易進行部位調整的人來說。
在接下來的交易日中密切關注這些輸入資訊將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根據工業活動和外部需求趨勢調整部位的人來說。這與其說是數據滯後的問題,不如說是就業疲軟、價格下跌以及訂單減少對缺乏政府連動緩衝的企業的影響。
我們應該預期政府會推出刺激需求或放鬆信貸限制的措施,但這些措施的任何延遲都可能繼續對資產定價產生影響。如果波動性持續,在這種需求低迷的局面下,短端部位可能會受益最大。較長期限的曝險需要謹慎平衡,因為價格下行和整體動能不足可能會考驗韌性。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