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SASAC)敦促國營企業加速創新,並加強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作用。這是實現2025年目標和為即將到來的「十五」規劃做準備的努力的一部分。國資委會擴大會議強調,要堅持高品質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報告呼籲對「十四五」規劃下國有企業的績效進行基於事實的評估,以指導未來的改革。
國營改革與全球產業變革
執委會注意到外部不確定性和全球科技與產業的變化,並強調國企改革、治理和黨的建設需要有前瞻性的策略。鼓勵國營企業積極培養新的生產力,優先在重要領域實現國產化。企業要強化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佈局,推動關鍵技術攻關。這將增強他們在支持國家安全、工業復原力和技術自給自足方面的作用。
國資委也強調要推動國家重大計畫。會議強調,發揮國營企業在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的優勢,加強國營經濟的主導作用。國資委明確要求加速創新,更重視先進領域發展。本質上,這是在告訴大型國有企業不要停滯不前。他們面臨著 2025 年拿出可衡量成果的壓力——這不是可選的,而是政策。
這些公司必須將資源投入到有潛力塑造未來十年的產業:從清潔能源和半導體到生物技術和高端製造業。這裡的目標不僅是成長,而且是長期的復原力。
高品質發展
強調「高品質發展」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指的是優先考慮創新和策略定位,而不是單純的數量或規模。就目前情況而言,這意味著減少對外部技術來源的依賴,同時更好地管理國家對企業策略的影響。
這與即將到來的「十五」規劃尤其相關——它可能要求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任何準備過程中的停頓都是不恰當的。我們認識到核心產業「本地化」指令的本質:推動擺脫對主要進口的依賴,特別是在外國供應商具有優勢的領域。
這與其說是保護主義,不如說是在明顯存在差距的地方建立內部替代品。更廣泛的含義是,資本可能會從傳統產業轉移,並湧入有可能實現突破且需要實現突破的研發密集產業。在其他方面,企業對支援「新生產力」的需求可能預示著對人工智慧應用、先進機器人和下一代資訊網路等領域的投資將會增加。
從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開始調整對預期獲得國家支持優先權的公司和行業的敞口的信號。您在這裡並不是押注波動性——而是順應具有非常明確的指令和時間表的政策趨勢。
我們也可以從委員會建構治理角色和黨的監督的方式中得到一些啟發。這不僅僅是內部管理;這是改革的定位。其中包括管理問責、更嚴格的風險控制以及與國家戰略更緊密的結合。
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即興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而結構化、政策意識強的執行計畫的空間越來越大。在這種高層基調下,來自政策性銀行和機構管道的資本流動將引導生產努力的落腳點。我們已經在能源儲存計畫和先進的產業鏈中看到了這一點。資產管理者應該做相應調整。
總體來說,這些言論強烈表明預期發生了轉變,而不是微妙的推動。國有企業被要求提供進展證明,以確鑿的數字和可衡量的變化為基礎。這種轉變並不是可以對抗的;這是未來幾個月的定位地圖。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