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供應鏈問題的擔憂
有人擔心這項策略可能會阻礙美國出口商,加劇供應鏈問題,並與經濟再工業化的目標衝突。鑑於美國貿易代表目前採取的立場——一項涉及對在中國建造或僱用此類船隻的公司運營的船隻徵收高額費用的政策舉措——其信息傳遞得再明確不過了:他們正在通過政策壓力而不是激勵措施直接重塑海上物流。這些高額的每次停靠費用將於四月中旬開始徵收,其成本結構自然會鼓勵承運商重新評估其經常停靠的港口。轉變幾乎是必然的。從實際角度來看,美國二線港口現在似乎面臨船舶停靠量下降的風險。奧克蘭和巴爾的摩等地相對於西海岸和墨西哥灣大型樞紐的貨運量本來就較小,隨著航運公司將抵達點整合到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延誤和擁堵的港口,這些地方可能會被邊緣化。這意味著流向洛杉磯/長灘和紐約/新澤西的貨物流量將增加,從而給這些已經不堪重負的系統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它也減少了整個網路的冗餘——近年來,在全球壓力之下,我們看到網路冗餘逐漸消失。第二份公告概述了促進國內航運業發展的另一項明確傾向。預計七年內,美國出口商的 15% 的出口貨物將由在其本土建造的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運輸。但商業船隊中僅有二十多艘此類船隻。摩擦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建造的貨運能力的擴張面臨著運力、勞動力、建造時間以及最終每英里成本的現實問題。對貨運策略和定價的影響
對於那些與運費指數或海上運輸衍生性商品掛鉤的投機選擇權或方向性增量策略的人來說,意圖和可行性之間的差距不容忽視。我們已經看到航線規劃和預訂行為的早期轉變。沿海駁船通航費和大型港口多式聯運費用已開始呈上升趨勢,儘管幅度不大。收費實施前的短暫準備時間顯示做市商可能會增加相關合約的波動性,特別是那些對中美航運動態敏感的合約。現在,我們預期至少在短期內東西方需求曲線之間的差距將會擴大。過度依賴中間港口的地區(尤其是農業或工業出境貨物運輸)可能會隨著風險模型的調整而面臨更高的保險費或改道費用。這在現貨定價部門早期的討論中有所體現。我們也應該警惕,在宏觀經濟試圖擴大國內生產的同時,供應壓縮將會帶來什麼後果。目標和基礎設施之間的矛盾往往會導致基差擴大。交易者需要警惕與港口吞吐量相關的工具的流動性枯竭,並應考慮在西半球運輸面臨緊縮時對沖風險。與航運相關的 ETF 和與內陸鐵路貨運相關的選擇權鏈的較長期波動可能會開始逐步反映這一點。一旦經濟參與者(主要受利潤和日曆期限的驅動)開始做出重大轉變,政策語言中看似微妙的部分就會迅速瓦解。我們可能正處於這樣的時刻。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