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業一直是股市在疫情後復甦的主要推動力,得益於主要科技巨頭的上漲,那斯達克指數的表現優於全球指數。
然而,高估值與日益嚴峻的宏觀經濟逆風之間的脫節正在加劇。最明顯的就是實際收益率的上升。
隨著債券市場重新定價通膨預期和未來聯準會政策,交易員和投資人都在問:納斯達克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實質殖利率與長期股票
過去12個月,實質殖利率(經通膨調整後的名目債券殖利率)穩定攀升。10年期美國公債實質殖利率近期突破2.2%,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一上漲對高成長股票,尤其是科技股構成了直接挑戰,因為科技股被歸類為長期資產。這些股票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收益,而隨著實際收益率上升,未來收益的現值會下降。
因此,像英偉達、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更容易遭遇拋售。從歷史上看,這種環境會導致估值壓縮,儘管營收持續成長,但股價卻下跌。
為什麼科技現在如此脆弱
科技業的優異表現受到強勁的順風因素支撐:低利率、充足的流動性以及對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和數位基礎設施的需求激增。
但隨著通膨持續高企,聯準會不願放寬政策,這些假設現在正受到挑戰。
許多分析師認為,那斯達克指數似乎過度擴張。目前,該指數的預期本益比約為27-28倍,遠高於歷史平均。
此外,納斯達克指數前七大股票目前佔其總市值的50%以上,這使得該指數越來越依賴少數幾家公司的表現。在如此集中的環境下,即使是輕微的獲利令人失望,也可能引發股價大幅下跌。
獲利強勁,市場反應平淡
受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發展的強勁推動,Alphabet、Meta、微軟和亞馬遜近期的業績普遍超乎預期。然而,財報發布後的股價走勢較為平淡,甚至略顯負面,顯示這些利多消息已被股價消化。
蘋果的財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其每股收益超出預期,並宣布大規模股票回購,但對iPhone需求及其在中國市場業務的擔憂抑制了投資者的熱情。這反映出市場既變得具有前瞻性,又愈發謹慎。
宏觀風險和殖利率壓力加劇
除了獲利之外,更廣泛的宏觀風險也加劇了壓力。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膨率仍高於2.5%,令降息預期難以維持。貿易和關稅緊張局勢(尤其是與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緊張局勢)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再次浮現,進一步加劇了地緣政治不確定性。
這些因素使得納斯達克的估價溢價更難以合理化。隨著殖利率攀升和政治風險加劇,高成長股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技術疲勞和板塊輪動
從技術面來看,納斯達克指數已顯露出疲態。今年迄今,那斯達克指數已上漲逾25%,但許多科技股領頭羊的動量指標已轉為中性或看跌。同時,受美國GDP成長改善的樂觀情緒推動,投資人轉向週期性股票和小型股的動能正在增強。
同時,債券市場也發出了謹慎訊號。歷史上,實際收益率和股市的共同上漲往往預示著市場回調——交易員不應忽視這項警告。
交易者應該關注什麼
如果實際殖利率持續逼近2.5%,科技股估值可能面臨更劇烈的重新定價。即將發布的傑克遜霍爾演講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記錄中任何強硬的言論,都可能引發投資者拋售成長型股票。同時,科技公司需要繼續超越獲利預期,才能證明目前的本益比是合理的。
觀察產業ETF的資金流向可以提供進一步的洞察。QQQ(科技股ETF)的資金流出,以及IWM(價值導向ETF)的資金流入,或許可以證實更廣泛的市場輪動。
機會仍然存在
儘管風險日益增加,科技業並非沒有優勢。美國公司在人工智慧創新和資本投資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擁有強大自由現金流和定價能力的公司或許更有能力抵禦緊縮週期。
如果通膨放緩速度快於預期,聯準會可能會在2026年稍早開始放鬆政策,這或許會為科技股帶來第二次機會。同時,選擇性投資優質、基本面強勁的股票仍然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結論
納斯達克指數經歷了一段非凡的上漲,但宏觀環境正在改變。隨著實質殖利率攀升和獲利預期走高,自滿情緒已不再可行。交易員應保持活力-強調嚴謹的部位配置、更廣泛的產業多元化,並密切關注債券市場訊號。
現在不是追逐的時候,而是準備的時候。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