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美元大幅走弱,對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下跌近10-11%。
唐納德·川普毫不掩飾他對美元貶值的偏好,這與他的“美國優先”議程相符。美元走弱將提高進口成本,鼓勵國內採購,同時提升美國出口產品的海外競爭力。
然而,政治策略只是眾多因素之一。美元疲軟也源自於美國貿易逆差激增和財政壓力上升,主要源自於川普的稅收和支出計劃,預計未來十年美國國債將增加3.4兆美元。
儘管聯準會承認通膨仍令人擔憂,但中東緊張局勢的緩和有助於增強即將降息的情緒,重新燃起人們對下半年貨幣寬鬆政策的希望。
同時,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緊張局勢加劇,增強了金磚國家減少對美元依賴的決心,導致全球投資者從美元計價資產轉向多元化,從而導致資本流向發生轉變。
這種不斷變化的格局正在重塑新興市場(EM)的投資模式。但美元疲軟究竟是真正的機遇,還是潛在的陷阱?
新興市場為何可能飆升
美元走弱會改變投資人情緒,增強非美國資產(包括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的吸引力。研究表明,這通常會推動全球投資組合的重新配置,而新興市場本幣債券將重新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事實上,在兩位數回報率的推動下,2025年流入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資金已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許多以美元計價債務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美元貶值帶來了直接的緩解——降低了實際還款成本,擴大了財政靈活性,並降低了違約風險。
如前所述,聯準會似乎越來越傾向於降低利率。這將擴大新興市場各國央行與美國央行之間的殖利率差距,並可能重振套利交易策略——投資人借入廉價美元,為持有高收益新興市場資產的部位提供融資。
美元走弱也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大多數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走弱會提高本幣回報率。這有利於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尼等資源密集新興市場經濟體,因為它們的成長與原料和能源出口密切相關。
顯然,新興市場將會受益,但也存在潛在風險。
美元疲軟背後的風險
雖然資本流入可以提振新興市場資產的表現,但如果流入速度太快,也會帶來不穩定的風險。由美國債券殖利率上升或全球風險情緒轉變引發的突然資本外流,可能造成嚴重的市場混亂。
這些利好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政策的一致性。如果聯準會因地緣政治衝擊而意外改變政策方向,由此引發的美元反彈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資產大幅回調。
此外,隨著新興市場貨幣兌疲軟的美元走強,其出口競爭力下降,而進口價格下降,造成經濟摩擦。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許多新興市場央行對匯率保持嚴格控制,並經常介入以避免匯率過度升值。這種幹預可能會限制其本國貨幣的上漲潛力。
當前概況和市場策略
目前,我們正見證著新興市場債券市場資金流入的創紀錄成長。根據EPFR數據,本幣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已連續八週錄得資金流入,其中創下近38億美元的周度新高。這一激增反映出,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投資人對新興市場債券套利潛力和相對穩定性的信心不斷增強。
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也優於標準普爾500指數,許多分析師預計美元疲軟的情況將持續到2025年剩餘時間。美元估值過高且更廣泛的結構性通貨緊縮趨勢支持了這一前景,這兩者都強化了新興市場資產持續上漲的理由。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鼓勵交易員和投資者保持敏捷,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鑑於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仍能提供誘人的回報,透過投資本幣政府債券或公司債ETF,可以成為獲取收益並分散貨幣風險的有效途徑。
套利交易機會也越來越有吸引力,尤其是透過做多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但必須密切關注全球利率走勢和套利溢價的潛在波動。
在股票方面,投資人應關注利差較大且成長軌跡不斷改善的新興經濟體——印度和墨西哥在這方面尤其突出。多元化投資仍然是一項關鍵策略,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復甦不平衡且結構性韌性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下。
密切關注聯準會仍然至關重要,不僅要關注利率決策,還要關注財政政策措辭,因為這些措辭可能預示著政策方向的意外轉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高漲,任何衝擊事件都可能引發風險情緒的急劇轉變。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流動的突然逆轉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的表現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降低下行風險,交易者可以考慮使用外匯選擇權或債券期貨作為策略對沖工具。這些工具可以防止資金快速外流,並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時期提供更大的風險敞口管理彈性。
有條件的順風
新興市場的利多因素是真實存在的,但也有條件。為了持續維持這些利好,聯準會必須保持中性或鴿派立場,全球經濟成長(尤其是中國和歐洲的成長)必須繼續支撐新興市場大宗商品出口國。
並非所有新興市場都能平等受益。那些擁有穩健貨幣政策、可控債務水準和多元化出口基礎的國家最有可能利用這一轉變。
美元貶值雖然可以刺激新興市場資本流入,減輕債務負擔,並提高金錢回報,但逆轉的風險仍然很高。投資人必須保持警惕,在把握機會與謹慎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美元疲軟反映的是與美國債務負擔相關的長期結構性情緒,那麼我們可能看到的不僅僅是周期性反彈。新興市場可能即將迎來持續的優異表現。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