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成長中國的目標是在2026-30年期間實現強勁成長,希望利用技術進步來提高生產力。可能會分配更多資金來改善民生以釋放消費潛力,並積極主動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即將到來的「十五」規劃預計將強調成長。
討論表明,2026-30年的平均目標增長率為4.7-4.8%,到2035年使GDP比2020年翻一番,但具體細節尚未披露。預期的成長超過了市場共識,政策可能會予以配合以支持這一目標。在人口老化和西方技術限制的背景下,創新預計將成為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優先事項。
私部門的研發支出將受到激勵,以利用中國的STEM人才。再生能源投資可能會繼續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峰值,預計將採取措施刺激國內需求,將收入重新分配給低收入群體。
未來五年,當局可能會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從而提高人民幣資產的可投資性。在香港作為關鍵離岸金融中心的支持下,可能會探索其他跨境支付管道。
經濟指標和市場策略鑑於即將於 10 月 20 日至 23 日舉行的四中全會,我們看到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中國正準備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實現高於預期的增長目標。最近的 2025 年第三季 GDP 數據顯示成長維持彈性,達到 4.9%,正式的促進成長聲明可能會在未來幾週引發反彈。
交易者應該考慮買入富時中國 A50 指數的 11 月看漲期權,以把握這一潛在的上行空間。該計劃對技術創新和綠色能源的重視為這些行業創造了特定的機會。我們看到中國的研發支出佔 GDP 的百分比穩定上升,在最新報告的 2024 年數據中達到創紀錄的 2.65%,而且這一趨勢將會加速。
購買清潔能源ETF(例如金瑞MSCI中國清潔技術指數ETF (KGRN))或中國主要科技公司的買權,可以抓住旨在促進這些產業發展的政策機會。 4.7%左右的雄心勃勃的成長目標需要大量的工業活動和投資,這將直接影響全球大宗商品。
銅價全年都對中國的需求訊號非常敏感,我們預期強勁的五年規劃公告可能會引發銅價突破。我們認為,做多12月銅期貨或買進銅ETF的買權價差,對於需求驅動的價格上漲而言,將帶來良好的風險報酬。
最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表明,政策傾向於保持穩定或走強的貨幣以吸引外資。人民幣在全球SWIFT支付的比例在2025年8月剛創下4.81%的新高,這項政策重點可能會支撐這一趨勢。
我們認為,透過賣出價外看漲期權來押注美元/離岸人民幣匯率走低是有價值的,我們押注該貨幣對將繼續受到官方政策的限制。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