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中國政府支持穩定多頭的舉措,中國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已增至三年多來的最高水準。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這些持股增加了6,400億元人民幣(900億美元),達到3.1兆元人民幣,相當於總資產的8.5%。券商預測資金將持續流入,摩根士丹利估計今年中國和香港股票的購買額將超過1兆元。分析師指出,長期保險資金流入增強了流動性,使派息公司和產業領導者受益,同時支持穩定的估值。
有利於股權投資的政策變化
當局透過放寬股權投資限額、提高配置要求和降低資本要求等措施促進了這一趨勢。策略師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到2026年,儘管在經濟低迷時期,增加風險敞口可能會加劇波動性。儘管存在潛在風險,但低債券殖利率和有利於股權投資的監管規定表明,保險公司將繼續在中國股市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保險公司資本的大規模持續流入,我們應該預期市場將更加穩定,並逐步回升。這種穩定的買入壓力可能會在未來幾週抑制整體市場波動。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影響,因為滬深300指數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已降至2025年第二季以來的最低水準。
鑑於市場可望穩定且穩定地攀升,我們應該青睞那些能夠從這種環境中獲利的策略。賣出現金擔保看跌期權或在跟踪A50和滬深300指數的寬市場ETF上實施牛市看跌價差交易似乎很有吸引力。這些部位受益於緩慢的上漲和選擇溢價的侵蝕(即所謂的Theta衰減)。資金專注於派息股和產業領頭羊,因此我們的個股策略也應如此。我們應該專注於賣出那些持續派息的大型金融股和成熟消費品牌的看跌期權。截至2025年9月初,中證紅利指數年初至今已跑贏大盤超過6%,證實了機構資金的集中度。
市場支撐與風險
然而,我們必須記住2014-2015年政府推動的股市反彈,隨後卻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一趨勢為市場提供了強勁支撐,但如果市場情緒發生變化,也可能引發自滿情緒,並導致市場急劇逆轉。因此,使用利差等來確定風險策略比持有裸賣空選擇權更為謹慎。
這種機構性推動力得到了一些尚可(即便並非驚艷)的經濟數據的支持,例如上個月公佈的製造業PMI略高於50點的擴張性水準。在債券殖利率維持在低點的情況下,股票成為這些尋求回報的大型基金的最佳選擇。這強化了市場在年底前獲得支撐的理由,使其成為拋售波動性資產的有利環境。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