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面臨持續的價格下跌,引發了人們對潛在通貨緊縮心態的擔憂。政策制定者正在加大刺激需求的力度,但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仍未被考慮。即將召開的高層會議建議採取更多措施規範無序競爭,重點在於供給面措施。預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可能在6-12個月內轉為正值。
價格下跌趨勢
自2022年10月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PPI持續下降,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率仍接近零。物價下跌的趨勢促使消費者推遲支出,企業削減投資,從而抑制了國內需求。
由於名目GDP成長連續九個季度落後於實質成長速度,中美GDP差距持續擴大。中國政府已採取擴張性預算,並轉向「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抵消通縮壓力。
當局近期推出了打擊「內捲化」和不公平競爭的指令,以解決供給過剩問題。供給面改革旨在削減過剩產能,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等民營企業主導的產業。預計市場整合將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目前看到的市場以價格下跌為主,而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
這表明我們應該採取謹慎的態度,因此我們將考慮買入中國主要股指的看跌期權,以防範進一步下跌。目前疲軟的消費需求環境不利於我們積極看漲。
策略市場舉措
回顧2025年7月的最新數據,零售額年增僅1.5%,無疑印證了這一觀點。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略微上漲至-1.8%,但這仍是連續第34個月出現工廠出廠通貨緊縮。
這些數據表明,即使底部正在形成,壓力仍然存在。政府應對供應過剩而非僅僅向市場注入刺激措施的計劃,對我們來說是關鍵因素。我們認為這將造就大贏家和大輸家,尤其是在電動車等過度擁擠的行業。
這是一個明確的訊號,表明應該進行配對交易,買入可能倖存下來的公司的看漲期權,同時買入可能被迫整合的較弱公司的看跌期權。我們正在為未來6到12個月內預期的PPI反轉做準備,這將預示著一個重大轉變。
這意味著我們開始關注工業和大宗商品相關股票及ETF的較長期買權。回顧2016年的供給面改革,我們看到PPI的積極回升如何引發了這些產業的強勁反彈。
在貨幣市場,央行的「適度寬鬆」政策可能會使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疲軟。然而,由於政策制定者正在避免採取量化寬鬆等極端措施,我們預期人民幣不會崩盤。我們將利用選擇權在美元/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區間內進行交易,押注其將持續但可控制地走弱。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