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對汽車及部分汽車零件徵收25%的進口關稅後,印度正考慮在世貿組織對美國汽車零件徵收報復性關稅。印度聲稱,這些美國關稅構成了保障措施。印度計劃暫停與美國措施對其貿易造成的負面影響相當的減讓。此外,印度計劃在7月4日之後的30天內提高部分美國產品的關稅。
川普政府與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內的其他夥伴之間的貿易談判尚未取得太大進展。此前,人們預計日本會輕鬆談判,而印度預計將成為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然而,這些預期並未實現。儘管談判仍在進行中,川普也宣布了8月1日的最後期限,但目前的情況可能仍被視為例行的關稅爭端。這表明前景可能沒有看起來那麼嚴峻。
文章指出,在美國最初決定對汽車及部分汽車零件徵收高額進口關稅後,雙方明顯針鋒相對升級。這類關稅被美國稱為保障措施,通常用於一國認為其國內產業受到進口激增威脅的情況。然而,從受影響的貿易夥伴(本例為印度)的角度來看,此類舉措往往顯得具有懲罰性,尤其是在針對關鍵產業時。
作為直接回應,印度已表示有意暫停現有的貿易優惠。這意味著先前根據世貿組織義務給予的優惠待遇可能會被取消或改變。此舉旨在透過施加與損害等值的貿易壓力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是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結構化報復工具,用於談判陷入僵局且一方單方面實施限制措施的情況。
更具體地說,目前已製定了明確的時間表。除非達成某種協議,否則,在7月4日開始的30天通知期後,對精心挑選的美國商品清單的關稅將上調。這使得8月中旬成為任何有意義舉措的真正最後期限,即使政治公告標誌著像1號這樣的更早的日期。
與此同時,貿易談判卻步履蹣跚。儘管美國政府最初的目標是相對迅速地與日本和印度等國家達成協議——或許是將其視為與歐洲或中國的談判相比更容易實現的目標——但這並未實現。誤判其他國家的妥協意願,或低估這些國家面臨的國內壓力,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早期預期的失誤往往會使後續的外交工作更加艱難,尤其是在雙方情緒失控、錯過最後期限的情況下。對於我們這些在市場環境下解讀這些事態發展的人來說,這不僅僅是汽車關稅或杏仁和摩托車互惠關稅的問題。
這種模式可能會擾亂依賴貿易的企業,並衝擊那些更依賴出口穩定性和可預測的跨境供應鏈的產業。它會影響定價、對沖策略,甚至庫存計劃。雖然公開的表述顯示這些只是例行公事的分歧,但貿易摩擦的加劇趨勢卻十分明顯──儘管發展過程曲折。
協議最終敲定的拖延通常會向全球市場傳遞不確定性的信息。而不確定性正是波動性的可靠誘因。當我們監測這些進展時,最重要的是時間與既定期限的差距。將於8月生效的懲罰性關稅並非憑空而來——它們將與未來幾週內出現的任何政策調整、立場聲明或報復性措施協同作用。
對我們來說,任何交易與受消費品、汽車出口或進口敏感型商品影響的行業相關的衍生工具的交易員都必須在其模型中反映這些變化。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校準隱含波動率,仔細檢查關稅調整如何影響獲利季預測,並據此規劃部位。時機至關重要。
已宣布的關稅上調尚未生效——其取決於持續的摩擦。但僅僅等待也是不可行的。談判無法保證打破僵局,而過於接近最後期限的押注往往會以彈性的降低為代價。
當前階段感覺很像行動前的停頓。這不是平靜的停頓——而是法律文件正在準備中,談判在媒體的密切關注下進行,時間正在穩步流逝。這往往會推高短期不確定性溢價,尤其是在追蹤跨國活動或消費者情緒的工具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贸易公告,而不是更广泛的经济指标,因为后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做出反应。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