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膨數據備受關注,但只有通膨數據異常高才能影響日本央行的當前立場。預計日本央行將維持利率立場至2026年1月或3月。同時,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維持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穩定。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下調LPR,將1年期LPR從3.1%降至3.0%,將5年LPR從3.6%降至3.5%。
貨幣政策轉變
中國人民銀行先前也已將7天期逆回購基準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1.4%。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在2024年中期將其主要貨幣政策工具轉向7天期逆回購利率,LPR的相關性有所下降。此次調整使中國的貨幣政策與聯準會和歐洲央行等國際框架保持一致。這些機構通常使用單一的短期政策利率來影響市場預期和流動性。
目前的情況主要關乎耐心和感知。現有資料的核心表明,除非通膨遠超預期,否則日本貨幣當局不太可能做出反應。即便如此,短期內也不太可能發生變化,因為日本央行的預測將持續到下一個日曆年。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反映了前瞻性指引和穩定性:如果沒有非常強勁的催化劑,我們或許不應該預期日本利率或債券殖利率會突然改變。人們的預期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這條政策路徑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選擇的。對於與日本國債或當地宏觀數據掛鉤的工具而言,出現一段平靜時期的可能性似乎相當高。
中央銀行和市場預期
現在談談中國,這裡更多的是重新調整,而不是保持穩定。近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下調標誌著經濟意圖的轉變,而非訊號的轉變——需要明確的是,這種舉措本身並不意味著廣泛的貨幣寬鬆。央行一直將注意力轉向7天期逆回購利率,目前利率為1.4%。該利率已開始作為貨幣調控的主要槓桿發揮作用,取代了先前占主導地位的LPR框架。
這並不罕見——美國和歐元區等經濟體的央行已經使用短期基準利率來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清晰的指引。目前正努力簡化利率結構,理順與市場的溝通管道。在評估在岸人民幣遠期和掉期交易的短期波動時,我們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將單一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工具往往會提高透明度——這意味著更少的政策意外,但不一定會減少波動。
從時間角度來看,我們應該牢記,政策支持力道正在微調,而非大幅擴張。這些並非全面調整,也不太可能像突然升息或財政幹預那樣產生快速波動。然而,漸進式的舉措——例如小幅下調LPR——在幾個月內累積起來,會產生顯著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有必要仔細檢視利差頭寸,尤其是任何涉及實際收益率持續居高不下的貨幣的融資交易。
我們也在追蹤機構對短期指標變化的反應。遠期市場將直接從逆回購利率中獲取線索,而不再僅從長期貸款基準中獲取線索。因此,衡量市場情緒的切入點已經改變了。如果您執行的模型僅參考1年或5年期LPR,那麼現在或許是時候修改參數了。
最後,儘管政策利率表面上看似穩定,但流動性狀況可能每週都有所不同。這種每日波動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在有限時間內操作的交易員而言。當央行選擇引導預期,同時保持執行的條理性時,尤其如此。整體而言,有必要加強對短期指標的關注。這並不是因為正在發生什麼戲劇性事件,而恰恰是因為沒有發生什麼戲劇性事件。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