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貿易談判失敗,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關稅可能會再次上升

    by VT Markets
    /
    May 19, 2025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上表示,唐納德·川普總統已警告貿易夥伴,如果談判不真誠進行,談判將回到以前的水平。目前有 18 項與主要貿易夥伴的交易即將達成,但並未提供具體的時間表。目前,美元指數(DXY)下跌0.32%,現報100.75左右。關稅的作用相當於進口關稅,使當地製造商在同類進口產品中佔有競爭優勢。它們與貿易壁壘和進口配額一樣,都是保護主義的常用工具。雖然關稅和稅收都能產生政府收入,但它們有著根本的差異。關稅在進口港支付,稅款在購買點支付。稅收適用於個人和企業,而關稅則由進口商承擔。

    對關稅的看法分歧

    經濟學家對於關稅的使用持有不同看法。有些人主張它們保護國內市場並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但也有人警告說,它們可能會推高價格並引發貿易戰。在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川普打算對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徵收關稅,這三個國家合計佔2024年美國進口總額的42%。這些關稅收入計劃用於減少個人所得稅。 貝森特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上的露面,雖然帶有外交辭令,但強調了其更注重壓力而非合作的戰略。其訊息非常直接——如果對即將達成的 18 項貿易協定中的任何一項不抱有誠意,先前存在的條款可能會被恢復,從而有效地推翻談判。這向各方發出警告:結果不僅取決於經濟指標,還取決於外交——或缺乏外交。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絕不是抽象的言論。此類資訊直接影響貨幣市場,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美元指數下跌 0.32% 至 100.75。當政治風險增加時,美元往往反映出不確定性的增加——尤其是當政策傾向保護主義時。像這樣的變動,即使幅度不大,也可能會破壞基於穩定或升值的美元流動的模型。 現在,回到關稅問題上。儘管它們作為貿易政策工具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它們在今天的實施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從本質上講,關稅會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理論上,這會使本地替代品對買家更具吸引力。理想情況下,這應該會促進國內生產。但教科書上的結果與真實的全球供應鏈相衝突——在真實的全球供應鏈中,很少有產業在純粹的國家生態系統中運作。 關稅和稅收之間的區別雖然是技術性的,但卻並非微不足道。關稅在國界徵收並由進口商支付,而稅收則影響國內的最終消費者和企業。這意味著關稅帶來的成本通常會在生產過程的上游顯現,之後可能會逐漸轉嫁給消費者。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關稅被重新包裝,成為國家資金的來源,旨在抵消個人所得稅,而個人所得稅通常取決於一般經濟活動。

    擬議關稅的影響

    隨著川普競選團隊提出對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一攬子關稅的想法(到 2024 年,這三個國家占美國進口總額的近一半),這些成本影響將會擴大。這不僅僅是假設。進口商要么接受較低的利潤,要么轉嫁這些成本。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這種影響將向外擴散,特別是對依賴這些國家投入的產業,如電子、汽車和農業。 經濟學家之間觀點分歧的原因並不神祕。有些人認為,保護國內較弱的產業免受國際競爭是有價值的,特別是那些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業。其他人則認為,這只會扭曲價格並引發報復——這些舉措過去曾抑制貿易流動並給全球 GDP 帶來壓力。他們可能會參考2008年後或更早的歷史時期的先例,當時針鋒相對的措施減少了全球產量而不是刺激了成長。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並不是被動事件。他們制定對沖策略、交易價差、甚至波動性假設。考慮到這一點,貨幣和利率衍生性商品交易員需要重新調整,以應對政府似乎有意在談判中剝奪對手方的籌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Bessent 提到的 18 筆交易尚未確定具體日期,但一旦開始發佈公告,重新定價風險敞口的準備時間就會非常短。如果出現分歧,基於歷史貿易關係的定位可能很快就會過時。現在,華盛頓傳遞的訊息顯示可預測性並不是目標。相反,靈活性和壓力似乎是首選工具。 如果這些政策大綱發展成為正式機制——特別是使用關稅收益來抵消所得稅——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以自 20 世紀初以來從未見過的模式運作:貿易關稅資助國內救濟。這引發了多邊貿易體系需要密切關注的結構性轉變,特別是對於那些模型假設稅收機制相對穩定、進口管道相對開放的參與者。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