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關稅影響的財政措施
為了因應關稅的影響,中國可能會推出3月批准的財政方案,以抵銷一些經濟影響。如果不採取進一步的財政措施,GDP成長可能面臨中等風險,預計2025年GDP成長將達到4.8%。中國近期的貨幣政策放寬與經濟預期相符,可能導致第四季再次調降政策利率。受全球關稅戰引發通貨緊縮壓力影響,2025年CPI通膨預測由0.7%下調至-0.1%。這些資訊包含前瞻性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做出財務決策之前進行徹底的研究至關重要。無法保證數據無誤,投資風險(包括潛在的本金損失)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近期有所緩和,雙方同意自 5 月 14 日起大幅降低關稅,這帶來了一些暫時的緩解。美國計劃將進口稅從懲罰性的145%降至30%,而中國則準備將自己的關稅從125%降至更易於管理的10%。美國另一批24%的關稅被擱置90天,為談判人員提供了時間窗口。當然,這種喘息空間並不是永久的,如果談判失敗,恢復徵收關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如果再次徵收額外關稅,最新預測表明,這將對中國年度 GDP 成長造成明顯拖累——準確地說,約為一個百分點。這種削減不會均勻分佈,而且會嚴重損害貿易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形成。不過,該國已於今年稍早批准了一項財政刺激計畫作為緊急計畫。預計這項方案不會單獨緩衝所有下行風險,但它應該可以減輕國內需求和就業受到的一些直接壓力。 同時,北京已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了行動。政策制定者在本季度早些時候進行了降息,目前預計通膨率將在 2025 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保持在零以下(低於先前估計的 0.7% 至 -0.1%),因此很有可能在今年最後幾個月再次進行調整。較低的利率和相對疲軟的消費者價格前景表明需求方面的情況不會迅速改善。事實上,通貨緊縮風險已不再是短暫的擔憂,而更像是中期限制因素。政策和衍生策略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更關注隱含波動率,特別是指數選擇權和利率。單憑疲軟的通膨數據並不能決定下一步的舉措,但如果結合可控的外匯壓力和疲軟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來看,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會進一步依賴政策寬鬆工具。我們將繼續監控亞洲固定收益期貨的終端利率重新評估,以及離岸人民幣遠期利差,這些利差開始顯示新的避險活動。 李克強的反應似乎特別謹慎,這與中央政府希望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引發不必要的資本外流的態度一致。對於結構化產品定位,我們一直在關注長期合約的偏差變化,如果談判後市場情緒穩固,則偏差可能會令人意外地偏低。跨資產相關性仍然很高,因此,我們將避免追逐方向性交易,直到 7 月初出現進一步的明朗情況。 我們正在減少對週期性衍生品的曝險,並青睞在今年稍後再次降息的日曆價差。前期 Vega 利率仍然相對昂貴,因此我們選擇能夠更好地反映政策滯後的下半年到期債券。儘管一些較長期隱含波動率持續處於高位,但除非全球股市出現更廣泛的風險偏好趨勢,否則上行空間有限。 這實際上意味著交易員應該密切關注中國國家相關政策性銀行的早期訊號以及東亞的中間進口數據。這些通常會讓我們注意到貿易拖累,但卻常常被忽略。如果通貨緊縮持續下去,場外掉期頭寸的保證金要求可能會略微收緊,因此現在值得運行新的融資方案,而不是等待。 企業避險者,尤其是出口密集型製造業的企業避險者,可能希望在第二季剩餘時間內重新審視其 delta 曝險。隨著夏季航運量即將到來,關稅降低將開始發揮作用,我們應該會看到貿易流量的重新調整——但前提是談判在 6 月繼續取得進展。亞洲風險的整體衍生性商品定價仍取決於貨幣政策預期,而不僅僅是貿易結果。因此,我們將密切關注央行每週的流動性操作、信貸脈衝數據的任何變化以及近幾個月滯後的 PMI 數據。 與往常一樣,模型假設和宏觀輸入將使結果向任一方向傾斜。但鑑於近期貿易關稅的明朗性,一旦這個 90 天的窗口期結束,採取能夠順利過渡到第三季的策略是有意義的。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