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日本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2.9%,符合預期,增幅低於前額的3.2%。6月季減0.2%,與預期一致,也與上月持平。 PPI,又稱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用於衡量日本國內的批發價格。它反映了企業之間商品和服務的收費價格,有助於了解該國的經濟狀況。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雖然日本的批發價格與去年相比仍在上漲,但成長速度正在開始放緩。年比成長2.9%,雖然低於5月的3.2%,但仍顯示生產者層級持續存在通膨壓力。換句話說,企業仍然面臨高昂的投入成本,但人們感覺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5月和6月連續季減(皆下降0.2%),這進一步讓我們確信上游價格正在穩定下來。這並不是說通膨已經過去,但高價和持續攀升之間是有區別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前者:價格仍在高位,但不再加速上漲。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密切關注的是價格變動中的成交量收縮。這往往表明企業開始適應可能在上個季度達到高峰的原材料成本。隨著日本批發通膨放緩,我們開始調整對央行壓力的看法。日本央行現在沒有理由強行幹預——或至少不會立即乾預。
除非消費者價格數據開始更清楚地反映出這種降溫,否則短期殖利率走勢可能會出現微妙的變化,而不是劇烈的轉變。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短期內對日元敏感型工具的對沖力度將會減弱。
波動性預期已將這些數據缺乏意外的因素計入價格,但隱含利率仍可能出現波動,尤其是在周五的CPI數據偏離當前上限的情況下。關鍵在於與預期常態的偏離——即使PPI數據與經濟學家的預測完全一致,也不會像異常值那樣對市場造成衝擊。
至於日本國內的資本配置,我們正在將通膨敏感曲線映射到新的盤整模式,而非突破模式。我們觀察到Kaneko的預測模型與這些數據相吻合,強化了自第一季末以來一直在建構的經濟降溫論調。
關注中期風險溢酬的交易員應該記住,這些指標現在支持的是持有策略,而不是方向性看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工業產出掛鉤的產業仍在消化早先的原料成本衝擊。
我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利差擴大的勢頭有所放緩,尤其是在製造業衍生性商品和能源掛鉤遠期合約中。這印證了我們在整體數據中看到的情況——價格並未下跌,但上漲速度已不再足以擾亂部位。
我們應密切注意日本央行下一份經濟報告摘要,如果其他組成部分(例如服務業)開始呈現上行壓力,摘要可能會提前推進利率正常化。我們正在關注銷貨成本比率對季度收益的影響,因為利潤率的壓縮通常先於前瞻性指引的調整。這將直接影響國內股票及其相關選擇權鏈的預期波動範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策略是傾向於持有結構性、有上限風險的頭寸,而不是開放式敞口——尤其是在動能如此減弱的情況下。即將公佈的貿易數據的反應可能取決於能否確認穩定趨勢並非僅限於6月。如果是這樣,與日本數據掛鉤的利率掉期利差可能會開始重新回到中心位置,我們在報告發布後的近期銀行間報價中已經看到了這種跡象。
目前,我們維持現有框架,追蹤價格波動的節奏、偏差和廣度,而不是追逐激進的價格波動。讓我們看看明天的發布將如何影響下一階段的短期走勢。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