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德國服務業PMI終值為49.7,略高於初值49.4,再次呈現萎縮態勢。終值與前值47.1相比,顯示服務業略有復甦。綜合PMI維持在50.4,高於前值的48.5。
就業人數略有增加,新增工作和積壓訂單的降幅放緩。儘管有所改善,服務業仍在應對需求低迷和成本上升的挑戰。6月份,企業上調了銷售價格,維持了價格結構的穩定性。服務業就業人數較5月增加,部分企業已準備擴大產能,未來經濟活動預期有所回升。
然而,這也表明勞動生產力可能下降,因為可能需要更多工人來維持目前的經濟活動水準。市場對德國經濟成長的預期較為樂觀,預計明年經濟可能成長1.6%。這項預測得到了德國政府經濟刺激計畫的支持,這些計畫預計將惠及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多個產業。
根據我們的觀察,前景略有明朗,但仍存在一些緊張因素。德國服務業在前幾個月步履蹣跚,目前已逐漸接近穩定,儘管效果並不令人信服。PMI最終數據略低於50的中性線,顯示經濟活動仍在持續衰退,儘管衰退幅度不如以往。
同時,綜合指數略高於50,顯示成長產業和萎縮產業之間保持謹慎的平衡——某種脆弱的中立性。值得注意的是,招聘人數小幅增加,這表明企業相信情況可能即將好轉。雖然不是激增,也不是扭轉局面,但改善速度足夠緩慢,以至於他們在工作量尚未完全證明其合理性之前就開始增加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這通常與其說是信心的體現,不如說是面對營運能力緊張的準備。有時,儘早安排人員到位比業務最終恢復時冒險慌亂更容易。儘管訂單量仍低於正常水平,但企業已設法提高產出價格。
這只有在其他企業也採取類似措施,或更廣泛的定價環境使其可接受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奏效——因此,我們可能正處於成本壓力不再大幅損害利潤率的階段。積壓訂單下降速度放緩也很重要,這表明工作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持平。
對我們來說,就業成長和產出疲軟的結合表明需要密切關註一些事情。如果僅僅為了維持產出穩定就需要增加工人,那麼生產力可能正在減弱。除非需求成長速度夠快以彌補損失,否則這可能會成為拖累因素。
鑑於新增訂單和積壓訂單都已停止大幅下降,但尚未回升,人均效率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明年1.6%的成長預測是合理的,但並非板上釘釘。它嚴重依賴公共政策來推動發展,尤其是透過定向支援和部門寬鬆政策。
財政刺激措施當然會有所幫助,但它們能否及時惠及服務提供者,取決於時機和過濾效應。未來幾週,重要的是如何從現在開始逐步建立成長動力。若訂單流入哪怕只是略有改善,近期員工人數的成長也可能是合理的,生產力也可能會反彈。
市場會對即使是微弱的加速跡象——或者相反——都十分敏感。我們已經看到,成本轉嫁是可能的,但並非沒有摩擦,薪資壓力依然存在。如果我們看到價格進一步穩定,且銷售量沒有受到衝擊,那麼就有平靜的空間。
但我們應該警惕突然的反彈或意外的拖累,尤其是來自消費者需求或進口成本上漲的因素。目前,這是一個有動靜但尚無定論的時期。讓我們與數據保持一致,讓短期波動自行發展,但不要操之過急。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