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的一張圖表顯示了自 1971 年以來美元兌其他貨幣的表現。瑞士法郎的表現往往優於其他貨幣,因為瑞士過去規定至少 40% 的儲備以黃金形式持有,這是其他經濟體無法效仿的獨特做法。
儘管美國放棄了金本位,但很少有貨幣(例如日本和某些歐元區國家的貨幣)超過美元。轉向歐元幫助一些貨幣保持強勢。許多貨幣的崩潰引人注目,其中一半貨幣大幅下跌。此列表不包括津巴布韋等極端情況,但仍突顯出各個先前被認為穩定的經濟體的顯著下降趨勢。
在超過 50 年的長期投資期間內,將硬資產或穩定的價值儲存納入金融策略至關重要。自 1971 年 8 月(當時黃金價格為每盎司 35 美元)以來,美元兌黃金已貶值約 98%,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已貶值 50%。德意志銀行提供的數據提供了對貨幣表現的非常長期的視角,提請關注自 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以來各國貨幣的表現。
最值得注意的觀察是,很少有法定貨幣的表現優於美元,大多數貨幣的表現都差得多。瑞士法郎是個例外,幾十年來,它一直受到曾經透過先前的儲備授權與黃金掛鉤的貨幣政策的支持。這項要求後來被取消,但其影響仍然揮之不去,使人們認為瑞士法郎是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相反,許多曾經被視為穩定的貨幣經歷了大幅且持續的貶值。這裡的比較不包括惡性通貨膨脹等極端情況,但即使在典型的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中,購買力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歐元幫助統一和穩定了一些此前各自為政的歐洲貨幣,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某些歐元區成員國表現強勁的原因。
即便如此,黃金仍是這裡的一貫基準——它既不是外幣,也不是央行指數,而是一種沒有交易對手風險的有形資產。如果我們將視角擴大到五十多年前,黃金兌各種法定貨幣的升值就變得難以忽視。尤其是美元,自1970年代初與黃金脫鉤以來,以黃金計價的美元幾乎貶值,而自2022年末以來,貶值速度進一步加快。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種比較不僅僅是像徵性的;它揭示了一個影響購買力和財富保值的更深層次的趨勢。如果在大多數貨幣兌黃金持續貶值的情況下,黃金仍然能夠保值,那麼我們必須思考,在一個主要建立在法定承諾基礎上的金融體系中,究竟是什麼構成了穩定。
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的交易者——尤其是在貨幣市場運營的交易員——不應將這些數據視為歷史瑣事,而應將其視為一個能夠更清晰地洞察長期風險的視角。許多短期工具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們沒有將持續的貨幣貶值納入定價。這使得風險敞口在表面上的中性倉位背後悄悄潛伏。
在貨幣價值暗中貶值的情況下,透過展期遠期合約來維持風險敞口,本質上是低效的。我們不應將價格活動與合理價值混為一談。一種貨幣交易量大或價差小的事實,並不能否定其在實際價值中逐漸顯現的侵蝕。
這種侵蝕通常不會體現在K線圖上,但它確實會嚴重影響保證金模型和結算風險。當貨幣貶值過快時——例如,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貶值50%——它們會加劇波動性,並引發衍生性商品鏈的流動性衝擊。對於計劃退休的多頭投資人來說,這並非只是理論上的練習。這些變化直接反映在保證金繳納、隱含波動率計算和流動性假設。
諸如此類的事件要求我們更仔細地考慮多貨幣掉期頭寸中的交易對手風險,由於定價模型中嵌入的外匯假設,這些頭寸通常帶有隱藏的風險敞口。我們必須牢記,適當的對沖不僅在於在已知風暴中提供保護,還在於為在貨幣普遍寬鬆或本幣需求疲軟期間悄然出現的價值稀釋做好準備。
即使是曾經高度預測匯率走勢的利差,有時也未能緩衝持有者遭受的大幅下跌,尤其是在各國央行採取非同步操作的情況下。現在,即使基準情境看起來方向良好,也必須對遠期部位進行壓力測試,以應對更激進的回撤。
僅僅將風險與價格掛鉤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探索其時間衰減。交易者應該開始思考:在貨幣本身成為不穩定因素的世界裡,衡量良好避險的標準是什麼?解決方案可能包括將更多注意力轉向追蹤實體資產的工具,根據隱含通膨調整名義敞口,或在不同的製度下錯開到期期限,以減少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我們不能只依賴購買力平價等傳統指標──它們是回顧性的,並不總是能預測未來的波動。貨幣貶值並非頭條新聞。這一切悄無聲息地發生著,直到突然之間,估值崩盤,利差擴大,流動性需求激增。這些時刻無法追溯對沖。
正因如此,現在是時候仔細檢視你策略中每一個缺乏支撐的貨幣前提了——即使是那些歷史上看似安全的前提。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