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了其中期展望,預測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本世紀末達到高峰。預計美國需求降幅將小於去年,2030年,電動車將取代540萬桶/日的石油。隨著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預計發電業的石油消耗量將下降,尤其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石化產業的用量成長將持續推動需求。
預計需求將出現區域性變化,中國僅會略有成長,而由於價格下降和電動車發展放緩,美國的需求下降幅度較小。印度成為最重要的成長動力,但其日均消耗量為550萬桶,而中國為1,660萬桶。如果市場狀況保持穩定,IEA預測,到2030年,石油市場容量的成長速度將是需求的兩倍,其中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將引領這一成長。
IEA表示,預計產能成長將在本世紀初進一步加快,並在本世紀末逐漸放緩。敬告用戶應獨立進行徹底的市場調查,並承認市場投資有固有風險和可能引發情緒困擾。預計到本世紀末,石油市場產能將超過需求,兩者比率將達到二比一,市場產量和需求之間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失衡。
國際能源總署 (IEA) 的最新發現表明,基於基本供需邏輯的決策在未來可能不再具有同等效力。相反,需要進行策略性重新定位,以適應長期變化——並非所有變化都能立即在價格圖表上體現。需求將在 2030 年左右達到穩定水平的預測不僅象徵性地標誌著傳統成長的結束,也預示著對多個時間範圍內的合約定價和產量假設的實際影響。
對於那些投資能源相關衍生性商品的人來說,尤其重要的是產能擴張(尤其是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產能擴張)對遠期曲線結構的影響速度。根據比羅爾的機構,即使在國內消費放緩的情況下,美國的產量仍將是主導因素。這表明,市場參與者不應過度受單一消費趨勢的影響,而應根據出口潛力權衡產量成長。
美國似乎比以往時期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更大,這使得基差對國際貿易而非國內消費的敏感度日益增強。同時,由於燃料價格下降和電動車普及速度放緩,美國需求受到的拖累遠小於先前的預期,這推遲了而非逆轉了預期中的碳氫化合物消費轉型。
這可能會造成一種韌性的假象,除非將其置於更長的宏觀軌跡中,否則可能會誤導短期交易。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考慮到這種滯後性進行對沖頭寸,可能有助於緩衝看似溫和的需求下降所帶來的波動,而這些下降實際上是整體經濟減速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儘管印度在需求成長預測中佔有突出地位,但其原始產量仍遠不及中國。因此,專注於亞洲的交易者應避免在未將其與總需求權重掛鉤的情況下過度解讀印度的相對成長。從絕對數字來看,印度的崛起意義重大,但短期內不會取代中國。
圍繞這些區域構成及其變化速度建立部位,比預測單一的新驅動力更有效。此外,石油發電用量顯著下降,尤其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出口型國家轉向天然氣和再生能源,這又增加了一層供應可用性。實際上,這釋放了過去在當地消費的石油,可能進一步放鬆市場。
這使得日曆價差和即月交易比以往更容易受到過剩的影響,尤其是在季節性需求疲軟期間。電力消耗減少,加上石化等產業持續的投入需求,導致期貨曲線壓力不平衡。這可能導致短期庫存扭曲,而這些扭曲並不一定反映更廣泛的結構性變化。
應謹慎對待這些情況,尤其是在依賴時機反轉的槓桿策略中。從更廣闊的時間尺度來看,在曲線反映需求趨於平穩之前,本世紀初產能的擴張可能會壓低遠期價格,除非透過刻意削減供應來抵消。如果產量沒有隨著需求停滯而放緩,這可能會導致市場突然調整。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使得風險管理更傾向於情境建模,而非歷史行為趨勢。隨著這些基本面變得更加明顯,市場情緒可能會變得非常敏感。因此,詳細的分析不再是可選的,而更具操作性。
對吞吐量、區域庫存變化和煉油廠運行的正確建模都應在定價模型中佔據突出地位。如果基準假設面臨結構性挑戰,外月合約可能不再反映中期共識。這時,嚴謹的基本面疊加就變得至關重要,它不是作為預測,而是作為結果機率的重新校準。
鑑於指導方針要求在本世紀初進一步增加產能,結構性做多的市場參與者應該注意供應驅動的價格上限。對於那些對價格敏感的需求彈性進行建模的人來說,暫時的反彈可能帶來機會,但並非長期的吸引力。
積極的資本支出公告可能會在短期內引發上游相關工具的樂觀情緒,但除非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需求匹配,否則需要謹慎對待。短期內最可行的做法似乎是完善分析框架,提高需求基準和區域消耗模式的假設更新頻率。
依賴全球整體數據的模型可能難以捕捉有意義的部位風險,尤其是在區域層級出現市場摩擦的情況下。在可觀察到的價格波動之前進行部位配置時,利用高頻航運、倉儲和煉油廠利用率數據的即時變化可能比一般情緒指標更有效。
隨著2020年末建設放緩的預期增強,曲線上更靠後的合約可能會開始反映出更清晰的趨勢。但目前,我們密切關注產業和地區消費量修正將如何引發結構性錯配。這類變化並非一次性顯現,而是依序出現的。而正是這種順序性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