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變動為-0.1%,略優於預期的-0.2%。這與上年的-0.1%的增幅一致。CPI環比變化為-0.2%,與預測相符。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下降-3.3%,略高於預期的-3.2%。這些數據顯示通貨緊縮將持續一段時間。
CPI和PPI數據說明了很多問題。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一年多來一直持平或為負。從預測的-0.2%小幅改善至-0.1%,顯示通膨尚未明顯回落。從月度數據來看,消費者物價指數仍在小幅下降。這意味著需求低迷和經濟持續疲軟,即使北京方面早些時候出台了旨在刺激消費的政策調整。
與此同時,生產者價格持續下降。過去一年,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下跌3.3%,降幅略高於預期,這意味著出廠價格仍在下跌——這可能是由於全球需求疲軟、產能過剩以及可能的投入成本下降造成的。對生產商而言,這可能導致利潤率收窄,上游活動受到抑制。
隨著物價壓力持續緩解,北京的政策制定者目前可能認為通膨風險不大。這可能為進一步放鬆政策敞開大門,儘管我們預計任何新的舉措都將是慎之又慎。較低的投入成本為本地製造商提供了在海外具有競爭力的報價空間,但前提是其他地區的需求回升。
這對市場,尤其是衍生性商品市場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密切注意這種通貨緊縮模式如何影響利率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可能處於觀望狀態,但任何降息的微妙跡像都可能引發利率和外匯期貨的波動。
至於大宗商品,尤其是賤金屬和能源,生產者物價下跌可能預示著國內經濟活動疲軟,進而抑制需求預期。這可能會推遲許多人預計的下半年購買興趣。量化部門可能會重新校準模型,尤其是那些與亞洲股市波動率息差相關的模型。
持續疲軟的PPI並沒有給全球參與者太多理由消化上行波動。對沖突破性通膨的迫切性不大,而這改變了曲線。如果我們縮小視角,像這樣的大型經濟體的通貨緊縮往往會蔓延到境外——透過貿易、定價權和市場情緒。
資產價格不僅對數據本身做出反應,還對其對商品流動、跨國公司獲利指引以及整個地區央行基調的影響做出反應。我們正在關注利率制定者措辭的任何變化,尤其是圍繞通膨預期和信貸流動的措辭。
如果通貨緊縮加劇,或蔓延到服務業或薪資等更廣泛的類別,這可能會促使他們採取更嚴厲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但市場通常不會等待。它們將根據預期而變化,未來幾週,交易員將重新調整,不僅要考慮這些數據點,還要考慮它們與債券收益率、出口趨勢和股市市場情緒之間的聯繫。
我們也將密切關注跨資產相關性。如果這些價格走勢開始將股票和固定收益拉入更窄的區間,則一些短期波動率可能會進一步壓縮,尤其是在選擇權方面。這對管理伽馬風險或採用與亞洲指數或對東亞交易敏感的貨幣交叉掛鉤的中性策略的人將產生影響。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