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透過逆回購操作注入了1兆元人民幣(約1390億美元)三個月期現金,與其通常的月末操作有所不同。此舉旨在緩解人們對銀行間流動性的擔憂,因為借貸成本正在上升,而隨著大量債務即將到期,金融壓力也在加劇。6月份,銀行面臨4.2兆元的可轉讓存單(CDS)償付,促使央行提前進行了大規模的流動性注入。此前,中國央行進行了50年期公債拍賣,殖利率自2022年以來首次上升。
預期流動性支持
預計6月將提供進一步的流動性支持,以鼓勵銀行增加貸款,並促進政府債務的平穩發行。我們目前看到的並非簡單的例行流動性操作,而是在緊縮時期為穩定借貸管道而採取的早期且有計劃的舉措。中國人民銀行似乎加快了其支持的時機和規模,選擇了一個非傳統的窗口期,釋放了相當於近1400億美元的資金。其目標是三個月期逆回購協議,即銀行向央行出售證券並同意稍後回購的合約。其目的很簡單:在壓力明顯開始增加時,提供更多短期現金。
金融壓力的上升並非空穴來風。由於6月份將有超過4兆元的短期銀行債務以存款證的形式到期,幹預的時機是有針對性的,而非被動的。銀行間借貸的相關成本一直在緩慢上升,這通常表明各機構開始密切關注其流動性。提前註資旨在防止潛在的瓶頸真正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發行的50年期債券(由於期限較長,這類債券十分罕見)收益率一年半多來首次攀升。這表明,在當前利率環境下,市場對長期政府債券的需求正在減弱。
市場只是要求為持有這些遠期債券獲得更多補償。這種背景至關重要:它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現在而不是以後看到行動。
財務控制設定
對我們來說,這暗示著更廣泛的環境正在謹慎地保留控制權。隨著更多政府公債即將拍賣,且信貸狀況顯示出抑制跡象,此次注資的目的不只一個。這不僅是為了避免回購市場出現混亂或維持貸款利率穩定;還為未來幾週的財政發行鋪平了道路。
透過提前向系統注入流動性,當局在投資者需要吸收大規模公共借款時降低了價格波動的風險。我們認為這是向金融體系發出的一個訊息,顯示4月和5月的趨勢並未被忽視。這也是一個線索,可以評估短期政策操作下一步可能走向何方——以及長期通膨預期是否真的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穩定。
鑑於中央計畫部門表現出改變自身模式的意願,先前關於時機和規模的假設應該重新評估。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