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成本與生產力
我們目前看到的是,今年前三個月單位勞動成本大幅上調,從先前的5.7%上升至6.6%。這項變化不僅證實了企業的勞動成本正在上升,也進一步加劇了利潤預期的壓力,尤其是在薪資通膨難以傳導至最終消費者的產業。 同時,修正後的生產力數據顯示下降了1.5%,而先前的降幅似乎有所減弱。考慮到前一季的生產力成長了1.7%,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變化。當企業支付更高的勞動成本,而人均產出卻減少時,就別無選擇——這就創造了一個通膨壓力可能暗中積聚的環境。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勞動成本與產出之間的不匹配意味著生產效率的下降。這不僅僅是一個表面的變化;它直接削弱了通膨持續性的假設。如果企業繼續面臨不斷上升的僱用成本,而產出卻沒有相應的成長,那麼僅僅因為需求降溫,價格壓力就不會得到緩解。 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政策的前瞻性預期,而不僅僅是短期噪音。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傳遞的訊息都圍繞著「觀望」的立場,尤其是在衡量緊縮的金融環境是否足以抑制通膨方面。勞動成本的上升和生產力的下降無助於這個目標,反而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通膨對疲軟的消費數據的反應不如之前認為的那麼強烈。對政策和市場預期的影響
對於那些響應這些訊號的人來說,第二季度波動性定價不再僅僅取決於利率決策日期,而更多地取決於對投入成本黏性的考慮。即使在產出下降的情況下,工資壓力仍然堅挺,這表明更廣泛的通貨緊縮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如果它按照當前的政策路徑實現的話。 更複雜的是,這些數據可能會降低短期內多次下調基準利率的可能性。像這樣的核心數據會改變我們在遠期曲線上分配機率權重的方式,除非我們開始看到生產力方面出現明顯改善,否則近期不應將寬鬆政策定價於近期。 目前,這些修正中沒有任何內容顯示生產商可以指望短期內勞動成本的下降。因此,利率波動,尤其是在中期債券市場,可能仍將受到支撐。定價行為已經反映出對激進鴿派假設的一些抵制,而這類數據將維持這一趨勢。 這可能會促使人們重新考慮某些對凸度敏感的頭寸,尤其是在套利論點先前依賴週期性疲軟假設的情況下。此外,單位勞動成本上升加上產出下降,可能會引發人們對勞動密集度高、利潤率本已緊張的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健康狀況的質疑。 因此,單一信用的波動性可能會相對上升,尤其是在宏觀經濟未來走向仍不明朗的情況下。總體而言,這些數據反映出一個熟悉的主題:通膨不會僅僅因為整體數據走弱而緩解。只要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成本持續攀升,而人均產出卻在萎縮,那些押注「溫和通貨緊縮」論調的人就可能錯誤地預測政策和風險溢價的短期走勢。我們應該為價格不對稱持續到夏季做好準備。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