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關稅變動導致訂單增加及供應鏈壓力,可能引發通脹憂慮上升

    by VT Markets
    /
    May 16, 2025

    中美關稅暫時降低,導致90天期間訂單激增。這種情況與2020年底封鎖後出現的激增情況如出一轍,當時隨著出貨量急劇增加,全球供應鏈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反映了這些壓力,其影響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顯現。由於中美談判仍在進行中,談判可能會延長至最初的90天後,因此情況仍不確定。

    供應鏈缺乏彈性

    供應鏈不像關稅政策那麼靈活,這意味著後者的變化並不能立即解決供應鏈問題。本週,中國至美國的海運訂單量較上週增加275%,顯示壓力可能增加。人們仍然擔心,關稅下調可能會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膨壓力,類似於2021年和2022年的情況。各國央行先前將這種壓力稱為“暫時的”,但具體時間表仍不明確。

    監測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等數據對於評估當前變化對供應鏈和更廣泛的經濟因素的重大影響非常重要。我們以前見過這種情況。當關稅下調時,即使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會爭先恐後地在窗口關閉前下訂單。目前為期90天的緩期措施與2020年底限制措施解除後不久出現的狂熱如出一轍。當時,出口商也在與時間賽跑,在不確定後續情況的情況下,將貨物湧入港口。

    我們都記得當時的情況——積壓、定價不均、某些地方短缺而其他地方庫存過剩。鏈條沒有斷,但確實彎曲了。本週中國海運訂單量激增275%,這不僅是統計上的小問題。這是一個早期跡象。當單一貿易航線做出如此突然的反應時,通常暗示下游將進行更大範圍的貨運調整。我們應該預期貨櫃現貨價格會出現不穩定的表現——在緊張的航線上價格會急劇上漲,蔓延至短期合同,並且由於倉庫缺貨而導致短途國內物流成本上升。

    鮑威爾和他的同事試圖將最近由供應驅動的價格壓力視為暫時現象,但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試圖評估通膨將在何時何地趨於平緩。儘管聯準會的措辭現在可能更加謹慎,但對市場的影響卻更快浮現,更難以忽視。

    當進口商在關稅低迷時期大舉採購時,他們通常會預先儲備庫存。如果這些訂單與已經開始的補貨週期相衝突,貨運需求就會激增,而可用運力則會下降。那時,價格走勢看起來不像是復甦,而更像是中斷。

    理解其意義

    我們不應該只依賴整體貿易數據——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可以更好地反映物流和製造業的緊張程度。特別是在生產計劃較少受最終用戶需求影響、而更多受人為政策窗口影響的情況下,投入成本和運輸費用變得難以預測。

    中美談判進程幾乎肯定會超過90天。但交易者應該根據現狀行事,而不是根據期望行事。在協議正式確認之前,市場參與者可能會表現得好像窗口期不會延長——實際上,這意味著財團預訂、提前履行請求和溢價運費將超過標準調度。

    耶倫和她的團隊對核心通膨數據的立場始終依賴前瞻性指標。在此背景下,每週貨運預訂、港口壅塞情況快照和平均交貨時間顯得更為重要。通貨膨脹不僅受到利率的影響,也受到商品運輸效率的影響。如果流動性明顯緊張,定價壓力就會迅速上升。

    對於那些從這種混亂中解讀出衍生訊號的人來說,關鍵不在於關稅方向本身,而是供應商的供貨能力與進口商的需求之間的不匹配。當這些因素之間的差異過大時,對沖活動就會加劇——首先是與航運能力掛鉤的費率,然後進一步延伸到能源成本和跨貨幣變動。

    請記住:供應調整並不總是遵循需求。他們落後了。因此,儘管最初的反應可能看起來很強勁——預訂量增加、訂單量樂觀——但我們應該謹慎對待這種強勁勢頭如何發揮。季度末的庫存過剩會迅速抑制利潤率。我們將繼續關注貨櫃貨運的短期費率以及區域倉庫容量指數。

    與傳統的通膨報告相比,這些報告提供了更好的先行線索,而傳統的通膨報告往往會撫平那些可以為貿易定位提供資訊的障礙。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