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面臨挑戰,中國企業考慮將商品轉向美國出口

    by VT Markets
    /
    May 6, 2025
    報道稱,中國公司正在將貨物轉運至其他亞洲國家,然後出口到美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國商品的關稅相對較高,而美國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強勁。參與此次改道的國家可能面臨談判困難,因為它們的目標是避免互惠關稅並在 90 天內完成貿易談判。這些國家渴望表明它們願意解決這個問題。 在唐納德·川普第一任期內,中國貨物通過東南亞運輸是眾所周知的,而美國對此持容忍態度。然而,不確定這種情況是否會持續,因為仍可以確定產品的原始來源。如果改道繼續下去,商品價格可能會降低,從而降低滯脹的風險。但這種做法與川普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目標相衝突,對受影響的亞洲國家構成潛在威脅。 貿易涉及風險,包括潛在的投資損失。個人在做出財務決策之前應該進行徹底的研究。錯誤或遺漏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建議針對個人財務決策尋求專業的投資建議。 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透過亞洲中間國家發送產品以滿足美國的需求,同時避免更高的關稅,更廣泛的貿易框架正在進入一個敏感階段。對於經驗豐富的觀察家來說,這種方法並不新鮮——前幾屆政府也曾經容忍類似的策略。然而,隨著原產地規則的可追溯性和地緣政治耐心的減弱,目前尚不清楚這項策略將在多長時間內不受現任或未來白宮的挑戰。 有些轉口國將自己置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尋求支持商業活動,但又擔心被夾在中間。90天的談判窗口增加了壓力。即使採取禮貌的外交手段,如果此類做法被視為破壞了美國的經濟目標,美國仍可能被迫做出回應。 如果這些改道流量成長到足以引發審查,那麼突然調整關稅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越來越大。就我們而言,透過更便宜的供應途徑來調節價格,可以幫助抑制滯脹力量,這種想法可以帶來暫時的緩解。然而,這削弱了縮小貿易失衡的努力,特別是最近政策言論的核心。因此,存在著一種緊張局面:較低的產品成本可能會延緩通貨膨脹的爆發,但政治成本可能會引發突然的轉變。 我們已經學會密切關注這種緊張局勢本身。在目前的貿易環境下,遭受間接關稅或貿易流動中斷並非理論上的。謹慎的做法是關注海關執法的任何變化,包括追蹤原產國的合規性。一些政府已表示,如果第三方國家涉嫌串通逃避關稅,他們將實施懲罰措施。 如果這些警告開始顯現,可能會擾亂與定價模型相關的供應假設。我們將密切關注未來幾週的貿易差異數據。如果改道量急劇上升,則可能會在港口進口統計數據或海關審計中反映出來。 對於何為「實質轉變」的法律解釋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正在司法管轄權備案中對此進行監控。衍生性商品定價的變動——特別是與運輸相關的期貨或工業投入——可能已經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 儘管通膨敏感型部位目前看似受到保護,但地緣政治風險卻是真實存在的。從事亞洲港口或物流風險交易的人應該準備重新評估之前感覺可靠但在壓力條件下可能不成立的相關性。 我們建議在未來兩週內調整有關延遲裝運時間、潛在審計延遲和進一步貿易澄清的模型假設。我們沒有太多自滿的餘地。保持警惕,衡量風險敞口,並使執行程度與當前波動性保持一致,而不是依賴歷史規範。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