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減少
此外,高盛預測中國商品貿易順差將略為下降。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從2024年的4.0%降至GDP的3.7%。該分析預測,未來兩年中國貿易勢頭將出現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關稅問題引發的政治爭論日益加劇以及國外的保護主義傾向。 當我們將其與美元和亞洲貨幣的走勢聯繫起來時,它開始為先前依賴強勁的中國出口數據的短期至中期宏觀戰略構建一個相當狹窄的窗口。高盛對出口量穩定收縮的預期——2025年和2026年出口量分別下降5%——並非僅基於週期性疲軟。他們所強調的是更持久的問題:這反映了貿易夥伴如何重新調整其供應鏈,可能減少對中國原產商品的依賴。 我們認為,這不是暫時的中斷,而是結構性的重新定向,其持續時間可能遠遠超出預期的時間範圍。中國商品貿易順差預計將下降——從2024年佔GDP的4.0%下降到2025年的3.7%——表面上聽起來幅度不大,但這種調整會對貨幣市場和收益率預期產生連鎖反應。任何衡量中期利率衍生性商品或中國貿易主題合成曝險的人都應該更加關注這一點。順差收窄削弱了人民幣的支撐水平,並造成了遠期定價的不對稱,尤其是考慮到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持續存在的政策分歧。貿易動態的變化
這種轉變的另一個後果是,作為整體經濟實力晴雨表的整體出口數據已不再可靠。這可能會削弱某些以亞洲為重點的套利交易的吸引力,因為這些交易假設出口產業穩定。如果國內消費無法彌補不足,區域股票相關衍生性商品的方向偏差可能會下降。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為價差結構而非方向性投注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尤其是當轉入東南亞的貿易流開始扭曲正式報告時。我們需要監測官方數據和實際貨物數據之間的差距,尋找可能表明內部存在更大變化的差異。 因此,雖然關稅的整體影響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其對情緒、對沖需求或貿易流動貨幣化的次要影響也同樣重要。如果市場參與者只關注頂線數據的變化,亞洲貨幣的次要波動指標可能會低估這些變化。報道稱,短期內透過政治手段解決的想法似乎已不復存在。 缺乏政策透明度使得任何與政府談判週期過於緊密相關的短期伽瑪機會都消失了。不太可能出現快速進展,並且與此類里程碑相關的選項的時間衰減將會增加。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壓縮的實際波動率讀數,這並不是由於樂觀,而只是由於定位的可選性減少。 考慮到這一點,評估相關性變化——尤其是東協集團和中國之間的大宗商品出口經濟體之間的相關性變化——可能有助於重新制定下一季的策略。受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固定收益波動正在不斷變化,隨著貿易逆差縮小,現有風險敞口應重新評估。 並非所有事物都會同步移動,如果延遲保持較低,相關性衰減可能會帶來更好的定位。出口疲軟將導致工業需求疲軟,這將在官方數據公佈之前很久就反映在物流數據和金屬消費中。觀察通過區域航運航線的鋼鐵或銅訂單流量或許能為貿易彈性(或其持續減弱)提供初步的解讀。我們認為,已經出現了聚集的跡象。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