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南韓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長1.3%,反映生產者的成本壓力

    by VT Markets
    /
    Apr 22, 2025

    2025年3月,韓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成長1.3%。這比之前的1.5%的利率略有下降。從月度數據來看,PPI保持不變,為0.0%,與上月持平。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同,因為它追蹤的是公司銷售的商品的價格變化,而不是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的價格變化。

    指數成分

    此指數評估生產商的成本壓力,由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不同類別組成,並根據經濟影響分配權重。它不包括品質改進和進口商品,這可能會導致高估通膨壓力。PPI是經濟中潛在通膨的指標。如果生產者遇到成本上升,他們可能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導致消費價格上漲。

    韓國2025年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顯示,出廠物價通膨率全年略有下降,從2月的1.5%下滑至1.3%。這種變化很小,但值得注意,特別是考慮到過去幾季對成本轉嫁的擔憂。與上月相比,價格沒有變化,保持在0.0%的水平,這有助於將當前的價格環境描繪為相對穩定。

    供應鏈壓力

    正如文章所提到的,PPI衡量的是產品出現在商店貨架之前生產者直接處理的產品。它告訴我們供應鏈上層的壓力。PPI並不能涵蓋所有情況——不包括進口材料,也不包括針對品質更好的產品的修正——但儘管存在這些差距,它仍然描繪出內部定價壓力的可靠圖景。

    從我們的立場來看,重要的不僅是數字本身,還有他們最近幾個月的發展軌跡以及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鑑於同比下降趨勢,且月度數據保持不變,可以公平地說,企業目前可能沒有面臨新的定價壓力。然而,沒有人能保證這些條件一定成立。供應合約和商品進口在這些數據中的可見性往往滯後。

    對於那些積極參與與通膨結果或成本驅動行業掛鉤的衍生性商品定價的人來說,這種前進勢頭的停頓可能會提供一個調整的機會,但不會讓人猶豫不決。另一方面,值得記住的是,雖然中央銀行主要關註消費者通膨指標,但通常也會關註生產方的成本動態。這些數字只是增加了對話內容,而不是引導了對話。

    然而,在過去的周期中,生產者通膨降溫先於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放緩,且有明顯的延遲。我們不能僅僅依賴標題。深入觀察,我們發現面臨月價壓力的品類有所減少,這可能顯示製造業和早期工業垂直產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

    讀到這篇文章後,我們應該改進執行價格假設並加強對沖,而不是放鬆它們,特別是在對原始輸入條件敏感的合約中。未來幾週更重要的可能不僅是發布的數據,還有企業對成本投入減弱或趨於平緩的反應。

    如果我們看到第一季財報的利潤率上升,而原材料指數保持不變,這將意味著特定風險敞口將出現從壓縮到擴張的輪換。任何方向的變動,無論是向上或向下,都不一定是劇烈的——但我們不應該等待大幅波動才進行調整。在定價模型中,輸入曲線的細微差異可能會對隱含波動率預測產生連鎖反應。

    雖然我們沒有看到新的成本壓力,但我們也沒有看到深度寬鬆的局面。總而言之,每月穩定性應該會縮小近期價格預期區間,特別是對於追蹤工業品和中游產出價格的工具而言。這類資訊並不引人注目,但卻很實用,在當前市場中,這正是我們應該做出反應的。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