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面臨挑戰,中國偏好本土品牌,關稅影響其美國利潤率

    by VT Markets
    /
    Apr 19, 2025

    蘋果在中國面臨市場份額損失的挑戰。根據IDC最新的智慧型手機統計數據,第一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3.3%。華為在中國的銷量成長了10%,而蘋果的銷量卻下降了9%。小米以 18.6% 的市佔率成為最大供應商,其次是華為和Oppo,市佔率分別為18%和15.7%。

    轉向國產品牌

    多年來,iPhone在中國一直被視為身份的象徵。然而,現在消費者開始轉向國產品牌。同時面臨的挑戰包括對中國的關稅影響,這可能會影響蘋果在美國的利潤率。這可能會使蘋果在與本地製造商競爭時所製定的定價策略變得複雜。這些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消費者偏好發生了明顯轉變。

    據我們觀察,蘋果對本土品牌需求的成長調整得不夠快。儘管中國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出現成長,但蘋果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銷售額年減9%,尤其是與主要競爭對手10%的成長相比,這不僅凸顯了市場問題,也顯示了消費者吸引力可能錯置。華為的復甦尤其值得關注,不僅因為其原始數據,還因為它顯示的更廣泛的趨勢。

    我們看到中國買家集體推崇國產技術——這不僅是出於價格考慮,還源於對品質、創新和國家品牌的認知。目前,小米在銷售上處於領先地位,緊隨其後的是華為和Oppo,市場排名正在重新洗牌,而且幅度不小。西方品牌曾經的鎖定效應似乎正在減弱。

    關稅動態的影響

    對我們來說,這種逆轉不僅僅是一個警訊。當消費者用利潤較高的進口產品取代本地製造的替代品時,造成的損失不僅僅是單位銷售額的損失;我們正在談論整體獲利能力的潛在壓縮。利用高階智慧型手機效能的市場參與者(尤其是那些依賴大幅平均售價成長的市場參與者)應該要格外注意。

    中國對價格最高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的需求疲軟不僅影響了短期收入,也影響了投資者願意分配的更廣泛的收益。第二個擔憂更加嚴重。關稅動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當利潤壓力已經存在時,其對定價的影響尤其嚴重。如果生產成本上升,而競爭對手的激進定位導致競爭性定價仍然緊張,那麼我們的長期獲利預期將陷入不利的境地。

    挑戰並不是抽象的——投入成本的增加加上銷售量的下降,比單純的營收不達標更快侵蝕了每股盈餘預測。我們應該強調時機。這些數據點的出現正值新手機週期接近關鍵庫存決策之際。因此,供應分配和促銷資金的可選性變得有限。短期內對反彈的押注需要考慮到這個延遲。

    整體而言,現在還不是進行均值回歸的時候,尤其是當競爭對手在其本土建立更強大的品牌形象時。在定位方面,我們相信價差市場將繼續對這種業績差異進行定價。溢價可能會暫時擴大,但已有證據表明,下行隱含波動率已因這些擔憂而重新評估。

    對沖成本依然昂貴,但高delta風險帶來的無保護風險同樣昂貴。較短期看跌期權已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們認為這是合理的事後風險保護,而不是方向性的看漲期權。請記住,該事件已經引發了一些機構投資組合從增持到中性的一輪調整。

    現在重要的不僅是該公司如何調整其在北美的定價策略(儘管這將受到考驗),而是投資者如何看待其在依賴亞洲的收入模式中的權重。我們建議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個交易日的滾動數據:傾斜度的增加和近月活動的增加將表明對進一步新聞發展的預期。如果不是,曲線趨平可能標誌著下行情緒的暫時低點。

    無論如何,我們將關注看漲價差的平靜積累,將其作為情緒轉變的跡象。但就目前而言,短期流動仍有利於防禦姿態和有分寸的重新評估。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