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增加至1,210萬桶/日,較年初增加170萬桶/日。這項進口量比上年增加了近5%,創下了18個月以來的最高進口量。儘管中國沒有正式記錄,但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大幅增加被認為是造成這一增長的因素。數據供應商 Vortexa 強調,伊朗的石油出貨量增加,俄羅斯的石油進口量也顯著增加。
未來進口可能下降
不過,預計石油進口量可能不會維持在3月的水準。由於出口配額減少,中國石油產品出口減少,預示未來幾個月原油加工和進口量可能會下降。中國原油進口量近期激增,3 月達到 1,210 萬桶/日,季增 170 萬桶,創下 2022 年底以來的最高月度進口量。年比則成長 5%,顯示煉油廠活動強勁,且今年稍早可能採取了囤貨或轉售策略。
話雖如此,這種飆升看起來越來越難以持續。這一增長的很大一部分似乎來自受制裁來源(特別是伊朗)的未公開進口。儘管北京尚未正式承認這些船隻流動,但船隻追蹤數據卻指向了這一方向。 Vortexa 指出,來自伊朗的供應量急劇上升,同時來自俄羅斯的供應量也保持在高位。
來自德黑蘭的石油通常通過不透明的路線抵達——通過中間目的地或旨在繞過可見性的船對船轉運——但這些石油仍然進入了中國的煉油系統。這一點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儘管三月的數據顯示購買力強勁,但這並沒有轉化為成品出口的擴大。事實上,隨著北京方面減少配額發放,成品油出口開始下降。
這就是關鍵所在:產品流出量減少意味著煉油商可能預期利潤率下降或國內需求降溫。或者,他們已經建立了(並且可能過度建立了)庫存緩衝。
當前趨勢的市場影響
對於我們衍生性商品領域的人來說,其意義是雙重的。首先,進口量的短期數據點的價值低於平常——它是被非官方來源和潛在的前期購買模式放大的異常值。其次,當出口配額下降時,通常意味著內部平衡。
如果吞吐量如預期下降,且國內需求沒有加速,那麼與大量進口相關的期貨可能會出現回檔。這告訴我們,要謹慎推斷三月的數據。進口強勁與產品出口疲軟之間的差異造成市場訊號滯後,並可能誇大短期內的需求強度。
我們應該對與持續高攝取量假設相關的直接立場保持謹慎。如果煉油廠產量維持在 3 月的水平,則可能需要削減連續或方向性押注的 Delta 曝險。另外值得補充的是:利潤很重要。
如果煉油廠利潤在配額壓力下持續縮小,那麼自主加工的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這將進一步抑制國內的原油需求——我們在先前的打擊行動中已經看到過這種情況。
從產品價差來看,汽油-柴油價差的收窄不容忽視。利潤率收緊加上出口減免減少意味著煉油廠可能被迫調整產量或將重點完全從出口轉移。
伊朗供應的地緣政治影響也不容小覷。儘管在製裁下,貨運量在技術上仍處於禁止狀態,但貨運量暢通無阻地流入東方市場這一事實表明,貿易途徑僅受外交頻寬的限制。
但這種購買水準不可能永遠不被注意——西方的任何壓力或執法力度的增加都會重塑現有的供應路線。我們發現,市場中的官方數據落後於實際流量。它強化了船舶追蹤和海關推斷在前瞻性定位中的價值。
僅根據整體進口數字來解讀需求指標時要謹慎。它們並沒有錯——但它們並不完整。進口量增加與軟產品出口量增加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噪音,而是提供早期線索的漂移。因此我們據此規劃一週的工作。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