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央行可能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這為日圓提供了支撐。不過,日本央行總裁上田和夫表示,鑑於美國關稅對通膨的影響尚不確定,央行仍保留選擇權。英國央行的梅根·格林指出,美國關稅對經濟和通膨的影響仍不明確。關稅不僅影響美國經濟成長,也影響其貿易夥伴,美元匯率使通膨評估變得複雜。
美國關稅的影響
關稅的預期影響是美元升值,可能導致貿易夥伴的通貨膨脹。相反,美元貶值,透過匯率導致通貨膨脹。這種情況可以使央行不必在經濟風險和通膨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選擇更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變得更加可行,從而減輕美元升值的壓力。然而,除非取消關稅,否則其影響不太可能逆轉。
簡而言之,最初的分析指出全球通膨動態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並著重於美國貿易政策如何影響其自身的通膨前景以及其貿易夥伴的通膨前景。重要的是,Ueda 和 Greene 都表示,結果並不像一般預測的那樣。關稅宣布後,美元預計將大幅升值,但這項預期並未像許多人預想的那樣真正實現。相反,我們看到的是美元疲軟。這反過來又冷卻了進口價格壓力——這對面臨通膨壓力的經濟體來說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重新思考貿易策略
就我們而言,我們需要認識到,在關稅消息的背景下,最初的貨幣和利率交易策略需要修改。看來外匯市場的反應已經與教科書上的反應不同了。此前,人們預期關稅將導致貨幣政策收緊,尤其是在受美國政策變化影響的經濟體。但事實似乎恰恰相反,這在建立日曆價差或方向性波動策略時會產生實際影響。
在上田的領導下,東京採取的政策並非步調一致的。他的重點顯然是在進一步收緊之前收集更多數據。這聽起來可能並不具有開創性,但對於我們這些對利率敏感的交易者來說,它有效地抵消了由堅定的前瞻性指引所導致的短期日圓走強。在此背景下,重要的不是利率是否變動,而是央行對緊縮政策傾向的猶豫程度。
在海峽對岸,格林的觀察凸顯了一個令人警醒的事實:通膨計算越來越困難,而不是越來越清楚。當匯率走勢與普遍預期相反時,通膨掛鉤工具的整個遠期定價都需要重新調整。市場現在面臨著一項艱難的任務:迅速重新評估先前認為穩定的假設。
這種新環境有利於選擇性。相較於追逐方向性押注,保持定位彈性似乎更有價值,尤其是在關稅等波動因素仍未解決並受到地緣政治摩擦影響的情況下。對於宏觀驅動策略,這裡可採取的行動是不對稱風險:如果關稅保持不變,我們可能會繼續經歷通膨傳導放緩——尤其是在美國以外。這使得相對利率設定變得不那麼緊迫。
在此背景下,各國央行發表更為鴿派言論的可能性增加。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降息,但採取穩健措施的空間比之前預想的要大。這為套利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遠期定價相對於新出現的通貨緊縮壓力而言仍然過高的情況下。
當然,關稅的存在並不完全消除匯率逆轉的可能性。如果地緣政治情緒再次改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們可能會看到突然的調整。但短期內,G10貨幣的物價走勢並不表示市場準備在大多數方面承擔利率風險。
根據這種情境對短期波動率表面進行建模,隱含波動率可能會繼續受到抑制,除非出現新的宏觀催化劑。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已經從估值驅動的波動機制轉變為幾乎完全對假設的重新定價而非數據本身做出反應的機制。
現在重要的是政策信念從哪裡開始動搖。在謹慎的日本央行和相當警惕的倫敦貨幣政策委員會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猶豫。這種漂移雖然不是爆炸性的,但卻有助於更精細的相對價值定位。我們仍然認為,對方向性利率押注過於自信,尤其是在陳舊的通膨敘事驅動下,將使交易者面臨風險。
相反,重點在於識別這些誤讀訊號引起的定價混亂。在這個階段,清晰度難以捉摸,但惰性不應該被誤認為是確定性。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