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回應
中國堅稱,如果美國繼續採取這種做法,中國將做出相應回應。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仍然是兩國之間的一個爭議問題。中國商務部的聲明反映了中國針對華盛頓最新升級措施採取的直接且明顯的防禦姿態。他們的言論不僅將未來的關稅上調(可能達到 50%)描述為政策分歧,也描述為不合理的壓力,措辭既顯示出沮喪,也顯示出以牙還牙的意圖。我們注意到這並非只是說說而已。提及「強製手段」以及強烈要求美國撤銷其措施為可能採取的針鋒相對的行動定下了基調。過去,此類措辭經常出現在針對特定行業或企業的正式報復性關稅或限制措施之前。對於那些倉位取決於大宗商品或期貨價格漲跌的人來說,這發出了一個相當直接的信號——密切關注未來兩週的任何雙邊公告,特別是如果它們出現在正常的經濟日曆之外。此前,新關稅的宣布已催化原材料相關合約和工業金屬的快速波動。同樣,每當緊張局勢再次出現時,外匯市場(尤其是美元/人民幣)的盤中波動性就會飆升。北京方面宣布的任何反制措施都可能引發對進口敏感或與東亞供應鏈有關的行業的類似反應。其中包括電子產品、化學元件和機械製造商——所有這些都與我們每天監控的價格發現機制密切相關。對貿易和市場的影響
我們看到,這些爭端的參與者往往喜歡在外交高峰會前發表大膽的聲明。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它指出了風險管理者熟悉的一種模式:施加壓力,強調現有的界限,然後在較低級別的討論或措辭謹慎的合作聲明之後重新評估。那麼同時,我們該期待什麼呢?與工業品相關的選擇權的波動性偏差可能會繼續保持高位。隨著戰術參與者重新定位政治風險,波動性領域本身也可能進一步活躍。這可能會對貿易物流和運輸成本產生更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如果兩國政府之間的討論能夠付諸行動的話。這對貨運相關衍生性商品產生了連鎖反應。更具體地說,如果出口商信心下降,圍繞亞洲出口或進口數據的套利窗口可能會縮小。這並不奇怪;我們已經看到太平洋走廊沿線遠期價格的一些變動,這些變動與我們上次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重大爆發期間遇到的一樣。現在不是被動的時候。中國發出的信息是多層次的,但回應本身是線性的:美國持續的壓力將引發相應的舉措。如果短期內推出進一步措施,基準合約的重新定價速度可能會比平常更快,尤其是那些以美元報價但依賴中國需求的合約。現貨敞口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日內波動區間,從而趕上高槓桿頭寸。像往常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有紀律地使用對沖工具並密切關注政策時機可以幫助保持靈活性,而不會放棄太多的保費。在雙方資本將言論付諸實施之前,立即調整風險預期,可能比在被迫變動的情況下修改部位的成本更低。我們正在研究一個持續到下個季度初的潛在發展期,在此期間正式的政策轉變可能會改變貿易流動。保證金利差,尤其是與專注於亞洲的美國上市 ETF 相關的保證金利差,可以作為早期預測指標。仔細觀察它們。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