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對油價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等國家徵收的關稅對油價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這些關稅包括34%的對等關稅和20%的與芬太尼有關的稅。 WTI 原油價格主要受供需動態驅動。全球經濟成長、政治不穩定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生產決策等因素也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石油協會和能源資訊署的庫存報告透過反映供需變化來影響價格。庫存減少可能表示需求增加,而庫存增加通常表示供應過剩。 OPEC關於生產配額的決定直接影響油價。減少配額會導致供應緊張,推高價格,而增加產量往往會降低價格。全球經濟影響
隨著油價跌至2020年以來未曾見過的水平,我們非常有必要檢查引擎蓋下的情況。 WTI 跌至每桶 58.80 美元左右不僅是供應過剩的表現,也反映出全球經濟普遍存在的不安情緒。現在,這種不適感似乎根源於貿易政策,而貿易政策已再次出現急劇轉變。華盛頓採取的措施效果甚微。對所有貿易關係徵收 10% 的統一關稅——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最高可達 54%——不僅改變了雙邊關係,也破壞了全球信心。這些數字並非理論性的;它們轉移資本並調整預期,使其遠遠超出直接受政策影響的範圍。中國位居石油進口國之首,這給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帶來了相當直接的連鎖反應。在下跌 3% 之後,我們觀察到歐洲交易出現溫和反彈。然而,這些暫時的復甦不應被視為潛在力量的證據。當負面情緒瀰漫時,每一次上漲都應仔細審查其力度,而不是一見到上漲就慶祝。自四月以來,市場定位一直在穩步轉變,資金從能源部位流出,轉向與利率變動更緊密相關或相對安全的資產。問題不在於價格為何下跌(觸發因素不只一個),而是價格何時會恢復至先前的區間,或是否會恢復。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引發市場反應的不僅是關稅本身,還有對關稅將如何影響全球生產線的擔憂。供應鏈中斷最終會拉低工業需求。產量降低導致能源使用減少。如果貿易放緩,航運、旅行以及最終燃料消耗也會放緩。所有這些都與石油需求有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進口限制相關的34%的關稅,以及20%的芬太尼相關稅,進一步使進口機制變得複雜。作為交易員,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我們不能依賴廣泛的歷史相關性。當市場波動時,歷史季節性可能需要謹慎,但這種政策引發的轉變需要重新檢視。數據仍然是一個束縛點。由於交易商試圖量化影響,API 和 EIA 發布的庫存數據現在比平常更重要。庫存下降往往表示消費持續,甚至可能表現出韌性,但庫存的任何意外上行,尤其是如果與前瞻性需求指標減弱相結合,都可能進一步拖累價格走低。時機很重要。每週的建造或繪製的方向不夠。結合煉油廠運作和進口流量,產量規模將影響短期預期。目前,OPEC 的生產立場也並非一成不變。組織所做的決定確實左右了整體情勢,但控製程度卻顯得遲鈍。我們正面臨這樣一個時刻:即使大幅削減配額也可能無法抵消週期性的經濟疲軟。相反,如果全球範圍內的寬鬆措施(尤其是貨幣政策)開始發揮作用,那麼石油可能會找到重建的基礎。但這仍然與尚未做出的決定有關。對於那些操作選擇權鍊或日曆價差的人來說,除了庫存數字或歐佩克聲明之外,解讀訊號也是強制性的。短期波動可能不會像反映情緒波動那樣清楚反映公允價值的脫節。圍繞這些事件的貿易不僅要以平衡假設為基礎,還要以主要貿易走廊正在進行的實際政策步驟為基礎。隨著整體價格的快速變動——更重要的是,推動這些變動的根本原因變得更加傾向於結構性——重新調整入站價格模型是有益的,更專注於機構的前瞻性指引,而不僅僅是商品庫存。宏觀焦點在於出口資料、信貸流動以及下一步政策槓桿可能被拉動的地方。因此,當我們本周和下週瀏覽指標時,要謹慎對待。數字很重要,但背景更重要。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