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作為香港的中央銀行,目前正在購買港幣(HKD)以支撐本幣。由於在美元走強、港幣走弱的背景下,港幣已達到其交易區間的上限,因此有必要進行幹預。自1983年以來,香港一直採用聯繫匯率制度(LERS)將港元與美元掛鉤,以維持匯率穩定。聯繫匯率制度確保港幣兌美元匯率在7.75至7.85的區間內波動,交易價格約為7.80。
貨幣發行局製度
香港金管局採用自動調整機制來維持此區間。他們實行貨幣發行局製度,每發行一枚港幣,就以固定匯率獲得美元儲備支持,將貨幣基礎與外匯流量掛鉤。當港幣接近7.75時,金管局賣出港幣,買入美元,注入流動性。相反,當港幣接近7.85時,金管局買入港幣,賣出美元,撤回流動性。這項機制確保港幣在其允許的交易區間內保持穩定。
我們看到,金管局最近的行動是其刻意執行的貨幣政策,旨在維護聯繫匯率制度的完整性。港幣正逼近其區間的弱端,向7.85徘徊,這表明拋售壓力加劇。透過介入購買港幣並拋售美元儲備,金管局正在將本幣從流通中抽走。這減少了可用的港幣流動性,並產生了緊縮效應,抑制了進一步的貶值壓力。
聯繫匯率制之所以能維持四十多年,是因為它基本上是自動且可信的。它的存在消除了匯率預期的模糊性,從而降低了波動性,並使跨境業務更容易規劃。然而,我們也從經驗中得知,在利率環境分化之後,通常會出現區間兩側持續的壓力。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美國利率依然高企,而香港則透過聯繫匯率制反映美國的貨幣政策,儘管香港國內情況不同。
總結餘及市場影響
我們一直以來採用的一種方法是監測總結餘,它反映了銀行間流動性。香港金管局幹預美元買進港幣的次數越多,總結餘縮水就越大。這種縮減顯示融資條件正在收緊。那些以遠期利率定價或模擬未來流動性可用性的參與者應該密切注意這些操作。
我們已經看到,在持續幹預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衍生性商品定價,尤其是在外匯和利率市場,往往會根據本地融資成本上升的預期進行調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對套利交易和短期利率對沖的潛在影響。目前的水平表明,如果對港幣的情緒持續存在,可能需要進一步幹預。這又會導致隱含波動率或遠期點定價出現暫時性變化。
短期市場通常反應最快,因此短期市場調整可能提供先行訊號。袁國強先前曾強調,聯繫匯率制度仍強勁可靠。他強調這個運作機制並非為了安慰,而是為了提醒。香港金管局並非發出軟弱訊號,而是積極啟動此機制。當這些交易持續發生且沒有停頓時,表示投機性部位正在受到直接打擊。
密切注意掉期市場的需求以及遠期合約的任何扭曲情況。美元/港幣遠期合約的變動—尤其是偏離拋補利率平價的遠期合約—可能暴露出融資壓力或跨市場失衡。關注未來幾天這些利差的波動幅度可能具有指導意義。自上週以來,一個月隱含利率的波動率已開始小幅上升。
對於部位,如果流動性不足的假設仍然存在,則可能需要進行調整。短期掉期和外匯選擇權可能開始反映出更具反應性的利率條件的可能性。如果總結餘裕持續下降,一些涉及利率上限或利率區間的避險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調整。
技術掛鉤並非預測,而是由有效系統維持的固定點。然而,該系統一旦觸發,就會對流動性產生影響。隨著這個週期的發展,我們開始重新評估港幣相關工具的短期持倉成本。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