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 銅庫存下降影響了市場,將現貨價格推高至每噸 10,000 美元以上。 3 個月合約的溢價已接近 380 美元,為 202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LME 的新措施似乎無效,因為現貨價格的上漲與美國因潛在關稅而出現的購買激增有關。隨著銅冶煉廠加工費為負數,長期供應問題浮現。
據報道,中國冶煉廠正在就加工費略為正數的長期合約進行談判。這一發展緩解了人們對中國銅業繁榮結束的一些擔憂。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可用銅的緊張局面,LME 的庫存下降到讓許多參與者措手不及的水平。這種快速消耗推動了現貨價格的突破,在過去幾個交易日中,銅價突破了重要的心理關卡 10,000 美元。
當庫存變得稀缺時,短期價格飆升並不罕見,但這次引人注目的是3個月期溢價的相應上漲,目前已接近每噸380美元,遠高於2021年後的歷史正常水平。這種溢價通常表示即時供應與未來供應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到目前為止,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應對措施,例如調整倉庫報告或交貨條款,都未能有效扭轉市場情緒或阻止價格上漲。
這個問題似乎並非由機械因素或交易所驅動,而是透過現實世界的需求,尤其是在美國。圍繞新關稅的討論愈演愈烈,促使製造商和分銷商進行遠期購買,他們可能試圖搶佔潛在進口成本的先機。這種飆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連鎖反應,交易商現在正在重新評估流入北美的實體物流和庫存。這不再只是對沖的問題。
最初的戰術性保護措施正日益左右著場外市場和上市市場近期合約的價格走勢。在生產方面,我們面臨冶煉廠利潤率受壓的問題,尤其是那些依賴進口精礦的冶煉廠。據報導,許多交易的加工費為負值,這意味著這些冶煉廠現在願意接受虧損以維持產量。
這種情況通常是不可持續的,並引發了人們對產量能否跟上需求高企的擔憂。即便如此,監控加工費的交易員在過去一周應該已經注意到了風險的細微變化。來自中國的談判表明,冶煉廠正在以略微正的收益率鎖定長期合約。這些交易絕不是溢價交易,但它們已經超出了預期,在這種背景下,這標誌著預期的重新建構。
目前,亞洲的長期供應基礎正在形成,這緩解了人們對亞洲產能系統性下降的擔憂。對我們來說,短期內可以看到的是曲線被壓縮,壓力集中在前端。波動性已轉移到現貨調整,尚未擴展到結構性調整。鑑於現有基本面顯示庫存短缺且海外需求持續,我們正在相應地進行倉位配置。
反應視窗正在縮小。請明智地利用它們。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