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貿易談判僵局
本文概述了歐盟與美國之間貿易談判目前僵持的局面。儘管各方不情願,10%的關稅水準已成為公認的參考點。歐盟談判代表似乎正在努力爭取減稅,但內部共識仍然薄弱,任何下調都會帶來比預期更大的摩擦。這一數字被“接受”,與其說是談判取得實際勝利,不如說是一方的處境受限。 另據報道,華盛頓的一些人可能認為這些貿易壁壘是有利的——不僅在經濟上透過增加收入,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對抗已知失衡的立場。這項額外因素使得妥協進程更加緩慢,因為國內顯然缺乏削減關稅的迫切性。一位官員表示“10%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可能低估了這一數字在戰略圈中根深蒂固的程度,使得任何偏離這一數字的舉措都難以奏效。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現在重要的是政策討論如何重塑定價模型中的預期。如果目前水準的關稅不再是暫時的,我們就必須調整倉位,以反映更趨緊的遠期情勢。這意味著需要重新配置某些對沖結構,因為先前被認為是過渡性的因素如今在投資者情緒中正在增強。遠期波動性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部位調整需要反映出貿易摩擦持續存在而非解決的傾向。次生效應和市場影響
市場很快就會將次生效應納入考量。一旦進口關稅穩定在兩位數附近,需求敏感度就會改變。交易員和定價部門或許都應該以更敏銳的眼光看待貿易敏感型產業,因為對談判變化的反應不會立即顯現,而可能會透過獲利和外匯訊號體現出來。 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更多市場拆解,這對於那些以周期中期穩定主題為策略建立策略的人來說尤其重要。我們之前也處理過類似的情況──從歷史上看,一旦某個障礙成為基準,就會產生行為慣性。價格發現則遵循不同的路徑。 這不僅關乎大西洋兩岸的言論,還關乎緩慢的結構性變化如何影響溢價預期,以及這種影響如何轉化為基差調整和近月重新校準。展望未來,在將此背景應用於配對曝險時,應保持客觀。不要只專注於表面的樂觀情緒。 將視角轉向供應鏈的實際調整滯後、以市價計價的轉變以及結算窗口的收窄。關稅談判再次定下基調,而所分享的數字——無論它們看起來多麼隨意——都在實時塑造隱含數據。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