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美貿易談判中稀土協議的突破期望值很高

    by VT Markets
    /
    Jun 9, 2025

    美國期待與中國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取得進展。美國尤其希望在倫敦會晤期間就稀土問題達成「握手協議」。中國預計將放鬆出口管制,允許大量稀土出口。此次會晤時間雖然簡短,但可望取得實際成果。

    先前的貿易談判已開創先例,例如2019年的大豆貿易談判。當前情勢與此類似,預計中國可能會做出善意姿態。這項進展,加上在稀土問題上外交開放的跡象,預示著資源流向的短期調整。美國似乎準備略微放鬆其姿態,寄望中國在產業供應鏈方面做出相應的回應。

    這次會晤的地點——倫敦,而非任何一方的本土——表明雙方將尋求一個中立的平台,而這似乎不僅僅是一次象徵性的會面。稀土廣泛應用於製造業、國防技術和綠色能源系統,在以往的貿易爭端中一直是壓力點。若北京決定放鬆當前的限制,這將對對沖策略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對中期日曆價差。

    出口量的增加可能會壓低主要投入品的價格波動,使依賴精煉材料的製造商獲得更穩定的利潤。值得注意的是,這與2019年的大豆協議有相似之處。先前的事件雖然側重於農產品,但也產生了顯著的趨勢:隱含波動率下降、定向貨幣對交易的短期回歸以及日曆價差倉位的急劇變化。

    同樣的結果可能會再次出現,尤其是在與亞洲工業股票或美國運輸業相關的選擇權策略中,這些行業的原物料價格波動會迅速且強烈地受到影響。萊特希澤先前的舉措通常遵循一種模式——先以窄幅賣價開場,然後擴大到更廣泛的關稅槓桿。鑑於他的過往記錄,我們經常發現,口頭訊號不僅僅是空談,而是一種鋪墊機制。

    將此次倫敦會晤視為例行公事是錯誤的。相反,將其解讀為針對性經濟調整的試探性措施更為有效。我們認為,這需要對短期伽馬結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市場目前低估了原材料供應突然恢復的可能性。即使配額僅部分取消,也會為持有大宗商品波動性多頭的投資者帶來下行風險。

    隨著下個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前後到期日臨近,圍繞這些地緣政治談判進行擇時交易可能比日曆中性倉位提供更好的風險不對稱性。儘管姆努欽通常充當召集人的角色,鼓勵貨幣政策協調,但他先前的模式暗示,金融幕後管道已經為市場放鬆監管做好了準備。

    探索近月鐵礦石合約可能對我們有利,在貿易正常化融入長期部位之前,用長條圖來表達短期錯位。如果北京方面繼續推進,我們預期會產生連鎖反應:人們會爭相重新平衡工業ETF敞口。這類舉動從未平靜過。它們像波浪一樣湧來——先是漣漪,然後是洶湧漣湃。

    因此,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保持靈活的策略。我們將從靜態對沖轉向動態疊加,尤其是在涉及貨運風險的投入方面。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