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關稅
關稅是對特定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旨在提高當地產品競爭力。它們與稅收不同,因為關稅是在入境時支付的,而稅款是在購買時結算的。圍繞關稅的討論往往導致經濟學家之間意見分歧。有些人認為有必要保護國內產業,而有些人則警告價格上漲和貿易戰等潛在的負面後果。 川普總統計劃利用關稅來支撐美國經濟,重點支持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2024年,這三個國家占美國進口總額的42%。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最大的出口國墨西哥貢獻了4,666億美元,川普的目標是利用關稅收入來降低個人所得稅。 馮德萊恩所闡述的歐盟委員會立場證實了貿易對話的系統性方針。「建設性討論」這句話的使用意味著布魯塞爾正在尋求在自信與外交之間取得平衡。當我們考慮更廣泛的貿易領域時,這種措辭往往是在數月的反覆談判之前出現的,雙方都不願過早地發出讓步信號。市場反應
市場反應平淡,但背後的意義比乍看之下要深刻得多。歐元兌美元僅上漲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顯示交易員的部位比較保守,或許懷疑單憑聲明不足以在沒有後續政策行動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改變價格。這並不出乎意料;交易員以前就見過這種模式——承諾合作取得進展,隨後進行曠日持久的談判,只有真正的措施落地才能對市場產生影響。 從設計上來說,關稅是一種保護工具。它們為政府提供了保護本土產業的槓桿,但它們很快就會成為地緣政治的棋子。與廣泛的消費稅不同,關稅是在港口或邊境徵收的針對性較強的成本,通常會引起受影響合作夥伴的立即反應。這種即時性是它們在基於貿易的經濟戰略中佔據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縱觀大西洋彼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具侵略性的敘事。川普將關稅視為收入工具,而不僅僅是工業保護手段。他對主要貿易夥伴——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的關注表明,他並不是簡單地瞄準異常值,而是瞄準美國貿易的核心動脈。墨西哥4,666億美元的出口更是不容小覷;這凸顯了重新實施關稅可能帶來的巨大壓力。 透過將關稅收入與減稅直接掛鉤,川普正在製定一項交易策略——利用對外貿易流量來補貼國內債務。從技術上來說,這個目標並不牽強,但將關稅作為財政政策而不是外交政策,將兩個截然不同的目標連結在一起。 對於我們這些參與價格預測和衍生性商品交易的人來說,這種政策耦合使建模變得複雜。現在,單一的關稅條款就可能對貿易敏感產業和關注稅收政策的債券市場產生連鎖反應。 我們應該特別注意戰略分歧的日益擴大。布魯塞爾正在發出合作訊號,而華盛頓則準備再次施加經濟壓力。這與物質後果形成了對比。如果這些意圖演變成具體行動——例如重新實施美國關稅並隨後採取反制措施——那麼貨幣和股票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可能會迅速上升。 在威脅採取報復措施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只要保單仍然具有投機性,短期套利交易策略就可能有效。然而,一旦外交氣氛破裂且出現實際措施,美元對(特別是比索和加元)之間的相關矩陣可能會開始改變。我們以前見過這種行為;當貿易敘述從猜測轉向執行時,定價模式就會改變。 這裡的時間也很重要。如果這種情況在資料密集的幾週或央行評論期間發生,隨著對沖需求的回升,選擇權溢價可能會走高。對於依賴套利或波動機制可預測性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重新檢視假設和部位規模是明智之舉。在這種環境下,風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現在假設與制定貿易政策之間的一致性比幾季前更重要。 到目前為止,外交措辭讓市場保持相對平靜。但交易者不應自滿。我們知道這些敘述會以多快的速度升級。關稅可能一開始是有意為之,但其後果只有在第三輪或第四輪回應後才會顯現。確保風險敞口不僅與現貨匯率掛鉤,而且與這些政策變化如何影響相關工具的更廣泛影響掛鉤。 避免將部位拉得太接近隱含波動率低點,尤其是在預定的演講或與跨境投入成本掛鉤的跨國公司獲利之前。現在一切都已連結起來。衍生性商品定價與孤立的觸發因素關係不大,而與政策執行的順序關係較大。保持模型調整。讓標題風險提供訊息,而不是發號施令。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