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投資690億美元於主要國有銀行以促進經濟增長與穩定

    by VT Markets
    /
    Mar 30, 2025
    中國財政部將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 5,000 億元人民幣(約 690 億美元),以增強金融業並促進經濟成長。參與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計劃透過私募募資總額 5,200 億元人民幣(720 億美元)。此次融資旨在增強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新股發行價最高可比近期交易水準高出 21.5%。這項措施是中國政府先前承諾利用特別主權債券加強銀行資本緩衝,並為房地產、科技和消費提供更好的支持而採取的。儘管中國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超過了監管要求,但它們也面臨利潤率下降、利潤減少和壞帳增加等挑戰。增強資本狀況被視為維持金融穩定和實現政府 2025 年 5% 的成長目標的關鍵。鑑於目前已確認注資,且新股定價遠高於平均交易區間,很明顯當局優先考慮長期資產負債表的彈性,而不是短期稀釋風險。涉事的四家銀行均為全國最大的銀行,它們不僅將受益於內部緩衝,還可能將這種優勢傳遞給其企業和零售客戶,特別是自 2022 年底以來一直承受壓力的行業。國家似乎更明顯地傾向於定向信貸成長,這是我們在先前的穩定週期中看到的。此次最新的融資符合這一意圖,同時也旨在吸收住房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重組的雙重壓力。曾經悄悄展期的貸款現在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即使是大型金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必須在紙面上顯示其承受能力,然後才能支持進一步的負債產生。從定位的角度來看,相對於近期市場水平而言,向上的重新估值(超過 20%)表明存在強大的隱性支持,儘管我們並不認為這表明出現了新常態。流動性過剩導致定價錯誤的風險將受到更密切的監控。然而,從結構上看,此舉證實當局並未放棄信貸經濟。相反,他們透過許多自上而下的命令來強化這一點。這對於近期股票衍生性商品的波動性意味著什麼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國有資本直接與大型銀行掛鉤,因銀行資本問題而出現急劇下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利差可能會縮小。除非受到外部衝擊,否則國內金融領域以及追蹤房地產和消費的工具的隱含波動率都應該會下降。我們認真對待這樣的訊號。這些配售的定價意味著,如果需要的話,後備資金將高於面值,而不是低於面值。這不是常規幹預。它傳達的訊息是,流動性是可用的——但必須透過股權而不是信貸來獲得。隨著這些配置分階段完成,我們預期選擇權流將首先轉向防禦性,而當二級定價被證明具有黏性時,可能會出現上行傾向。我們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僅在曝光方面,而且在到期校準方面。未來兩週內地方當局發布的債務償還數據將有助於評估後續影響。如果融資壓力下降且央行不採取被動放鬆政策,那麼這將強化人們的觀點,即這些銀行再次被定位為逆週期工具。我們觀察利差如何反應——不僅是在岸信貸,還有與金融掛鉤的指數選擇權。與年初趨勢的明顯背離應該告訴我們市場對資本緩衝的認知有多真實。建議那些從事槓桿敏感型交易的人避免僅僅從刺激的角度來看待這項幹預措施。這種重新校準與獲利能力相關,而不僅僅與資產負債表外觀相關。因此,時間條目比廣泛的預測更重要。

    立即開始交易-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

    see more

    Back To Top
    Chatbots